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

ID:2614102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_第1页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_第2页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_第3页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_第4页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方法运用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外敷涌泉穴与常规治疗结合,观察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加中药穴位敷贴组在改善呼吸频率,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部X射线吸收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观察组(P<0.05)。针对病程较久(>1个月),喉间痰鸣及肺部痰鸣在常规治疗不易吸收情形下,加中药外敷涌泉穴喉间痰鸣及肺部痰鸣音在次日吸收的占90%,在3d内吸收的占95%。结论中药外敷涌泉

2、穴是一种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关键词:药物疗法,临床;中药外敷;涌泉穴;咳嗽/中医药疗法;儿童本院于200409~200704,研制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制成药膏,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的病例[1];西医诊断符合《临床治疗规范丛书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中的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的病例共210例[1]。年龄47d至10岁;病程

3、<15d156例,病程>1个月54例。排除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酸中毒、哮喘中的哮喘持续状态、咳嗽变异型哮喘不纳入。病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常规治疗组加中药穴位敷贴组80例;Ⅱ组:常规治疗组76例;Ⅲ组:为门诊病例,单纯中药穴位敷贴54例。Ⅰ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至1岁28例(35%),>1~2岁14例(17.5%),>2~4岁26例(32.5%),>4~10岁12例(15%),其中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21例,肺炎17例,哮喘42例

4、;病程≤3d36例,4~7d32例,8~15d12例。Ⅱ组76例,男30例,女46例;年龄1个月至1岁26例(34.2%),>1~2岁14例(8.4%),>2~4岁25例(32.8%),>4~10岁11例(14.4%),其中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24例,肺炎12例,哮喘40例;病程≤3d34例,4~7d30例,8~15d1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西医病种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2个月至1岁共54例,病程&g

5、t;1个月,均为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例。1.2辅助检查1.2.1胸部X射线检查Ⅰ、Ⅱ组住院病例全部均做胸部X射线正位片检查。支气管炎、哮喘并感染患儿均为两肺纹理粗乱、模糊。肺炎患儿左或右侧肺下野或中、外带可见点片状渗出影,心膈等无异常。1.2.2病原学检查共168例患儿做咽拭子培养或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咽拭子培养为正常菌群生长118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0例,咽拭子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3例,人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阴沟杆菌4例。1.3治疗方法Ⅰ组:常规治疗组加中药穴位敷贴组;Ⅱ组:常规治疗

6、组;Ⅲ组:单纯中药穴位敷贴组。1.3.1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对症支持治疗:沐舒坦化痰,维生素K1解痉止咳等;支气管哮喘者选用支气管解痉治疗:氧气雾化吸入β受体兴奋剂万托林及抗胆碱能受体异丙托溴胺等,不用激素类平喘;针对住院病例,咳喘较重,唇周青,有三凹征者,肺部查体有痰鸣音、干湿啰音明显者,均在入院之初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改善肺部循环。1.3.2中药穴位敷贴方法每晚用温水泡脚15min后,用鲜生姜擦涌泉穴至皮肤发红,将药膏涂在纱布上,敷贴于双侧涌泉穴处,

7、6~12h/d,敷贴3~5d,观察疗效。药膏制作方法:明矾、皂荚、牵牛子各等份研成细末(江西省中医院药剂科自行加工),以生姜汁调末酌加医用凡士林及防腐剂调成药膏。1.4观察指标1.4.1呼吸频率改善的情况观察呼吸频率改善,主要针对急性病程<3d或4~7d之内者,呼吸明显增快,治疗后呼吸转平稳,恢复至该年龄段的正常频率。1.4.2症状、体征的量化及疗效(临床疗效)见表1。表1症状、体征量化记录表1.4.3Ⅰ、Ⅱ组病例治疗前后X射线变化吸收的情况。1.5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Ridit分析。2结果2.1呼

8、吸频率的纠正Ⅰ、Ⅱ组病例在1d或1~3d内,呼吸频率恢复至该年龄段的正常频率。见表2。表2两组呼吸频率改善的疗效比较注: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2.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治疗5d以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治疗5d以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