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

ID:26145192

大小:2.31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1-25

《新闻两则》ppt_第1页
《新闻两则》ppt_第2页
《新闻两则》ppt_第3页
《新闻两则》ppt_第4页
《新闻两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导入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新闻的相关知识1、概念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性。语言简明扼要。3、新闻的

2、写法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何事?(What?)如何?(How?)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4、新闻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主要

3、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题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

4、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写作背景生字词: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èyùsuízǔèxièkuìjiānxiádāngdàngsàisāisèsāi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绥靖:安抚,平定。击溃:打垮,打散。课文朗读自主学习1.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5、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标题导语主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6、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从人数、方式、地点三方面展现出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况,揭示了这则消息的核心内容。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人数之多(兵力)(战线)之长攻势之利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主体部分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

7、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尾“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由“西路军”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入“东路军”。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质疑交流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