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ID:2628134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6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_第1页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_第2页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_第3页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小儿厌食摘要:童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病证,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近几年对儿童厌食症的研究、治疗概况做一综述。关键字: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厌食是较严重的食欲不振,以较长时期原因不明的厌食、体重显著减轻为临床特征。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小儿多见于1~6岁。小儿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如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久病多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均可致厌食。厌食症相当于中医所谓不食、恶食、不思食、不能食而瘦的范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清.董西园《医级))认为,小儿厌食“揆其致病之由,缘父母娇养太过,纵恣

2、成性”,“适遇此症,惟壮脾胃、推陈气”。可见本症以脾胃不和为主,日久可致脾虚失运,造成纳呆、消瘦之症。若有情志因素,则又需从肝脾不和论治,解郁理气、健脾和胃。[证治方药](一)脾胃不和1.临床表现:食欲明显减退,食则嗳气、恶心,甚而呕吐,脘痞腹胀,大便干而不畅,小便如常。成人患者可见精神忧郁,默默不乐,夜寐不安,讳疾忌医等症。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滑或濡、缓。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胃不和则不食,脾失运则腹胀。3.治法:运脾和胃。4.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局方》)加减。药物:藿香6~10g,法半夏6g,苍术6~10g,陈皮6g,茯苓10g,厚朴3~6g,砂仁3g(后

3、下),草豆蔻3g,神曲6~10g。方义:苍术运脾燥湿,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胃,砂仁、草豆蔻醒脾化湿,神曲消食开胃,茯苓健脾利湿。加减:腹胀纳呆,加鸡内金、谷麦芽、莱菔子消导开胃;呕恶者加姜竹茹、苏叶和胃止呕;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或麻子仁丸通便导下;口水黏热或口甜者,加佩兰醒脾芳化。5.变通法:可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均为《局方》)加减。(二)脾胃虚弱1.临床表现:厌食日益加剧,不思饮食甚而拒食,恶心呕吐,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感冒,四肢不温,大便秘结而数日一行。舌质淡,苔薄少津,脉虚缓或濡细。2.病因病机:脾气虚而不能运化,胃气虚而不能纳

4、谷,气血生化无源。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4.方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药物:党参(或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陈皮3~6g,砂仁3~5g,山楂10g。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和胃,砂仁醒脾,山楂消导增食。加减:心悸气短者,加龙眼肉、枣仁养血宁心;头晕目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补肝;气短懒言者,加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呕吐恶心者加姜半夏、竹茹降逆止呕;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神曲开胃。气血不足疲乏甚者,加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气阴两虚口渴者,加乌梅、天花粉生津。5.变通法:身体虚弱,骨瘦如柴,不思饮食,卧床

5、不起,面色无华,毛发脱落,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气血两亏、心脾不足者,可用归脾汤(《济生方》)加减。若气虚下陷,脘腹虚痞,不思饮食,易汗出、感冒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三)胃阴亏损1.临床表现:不饥不食,食不知味,厌食呕恶,口干咽燥,皮肤干燥无光泽,毛发枯黄易脱落,面色萎黄、苍白,易烘热汗出,手足心热,心烦少寐,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黄短。舌质红而少津,舌苔少或花剥,甚而光红无苔,脉细数或濡细无力。2.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热病后,或久而不食,阴液无源,胃气无津液以濡养,胃阴损伤所致。3.治法:养胃增液,酸甘化阴。4.方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6、加减。药物:沙参10~15g,麦冬10~15g,石斛10~15g,玉竹10g,白芍10g,乌梅6~10g,甘草6g,麻仁10g。方义: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养阴增液,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麻仁润肠通便。加减:胃气虚弱者加太子参(或党参)益气,便秘者加玄参、蜂蜜(冲)润肠,或用润肠丸吞服。口渴欲饮者,加芦根、玉竹、天花粉生津止渴;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头晕目眩,有血虚见证者,加当归、生地养血。5.变通法:若见形体消瘦、气短懒言,食不知味,烘热汗出,舌淡脉虚,以脾阴不足为主者,上方可合六神散(《三因方》)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