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ID:26330739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_第1页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_第2页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_第3页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_第4页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_第5页
资源描述:

《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5例小儿湿疹辨治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涂擦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取中药内服外洗,同时配合洁尔阴擦剂外用。结果治愈46例(70.8%),好转17例(26.1%),无效2例(2.1%),总有效率96.0%。结论中药内服外洗配合治疗小儿湿疹,可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关键词】小儿湿疹;辨证施治;体会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称为“浸淫疮”“湿毒疮”。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表皮炎症,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急性发作时剧烈瘙痒,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结痂、脱屑等,并有糜烂、渗血现象,多形性皮损,呈弥漫性分布。慢

2、性湿疹则经久不愈,病程可迁延数月以至数年,治疗较棘手,且每易复发,婴幼儿以头面部多见。我科经多年探索对小儿湿疹治疗颇有心得,从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对门诊65例患儿采用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1.1一般资料我科门诊收治的小儿湿疹65例中男36例,女29例;<1岁21例,1~3岁27例,4~6岁17岁;病程最长1月,最短7d。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儿科学》[1]《中医皮肤科学》[2]诊断标准制定。(1)年龄特征。(2)皮疹,剧痒。(3)急性湿疹为急性发作,皮损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或呈片状,因剧痒瘙抓常引起糜烂、渗出、结痂甚至化脓等改变。(4)慢性湿

3、疹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而致或开始即成慢性,皮损多局限,肥厚浸润显著,界线清楚,多有色素沉着,病程较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5)排除其他皮肤病。2治疗方法2.1辨证分型2.1.1急性湿疹皮肤可见密集对称性小点状斑丘疹或疱疹、水疱、糜烂、渗出淡黄色液体,伴奇痒、寝食不安、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苔薄腻或黄。证属湿热邪蕴于肌腠,留邪不解。2.1.2慢性湿疹急性期后反复发作,病期一般超过数月或长达数年,皮肤粗糙,皮纹加深,以鳞屑、痂皮多见,皮损多较局限,分泌物甚少或无,皮肤色暗,失去正常的柔润光泽。证属久病耗血,血虚生风化燥,风燥瘀结。2.2治疗方法2.2.1急性期治疗治以化湿清热,疏风止痒为主

4、。基本方:浮萍6g、紫苏叶10g、青黛3g、紫草6g、荷叶10g、败酱草12g、地肤子9g、生地黄9g、甘草3g。2.2.2慢性期治疗治以养血祛风,清热除湿为主。基本方:当归6g、生地黄12g、赤芍6g、防风10g、何首乌12g、蛇床子6g、玉竹9g、贯众6g、槟榔6g、土茯苓12g。加减:皮损面部为主加蝉蜕、苍耳子;躯干四肢加苦参、黄柏、玉米须;痒甚加白鲜皮、枯矾;湿疹长久痒甚不休加鹤虱、夜交藤。2.3用法上药加温水400mL,浸泡约10min,然后用文火煎煮20min左右,每剂前两煎混合后频服,每日1剂。一般1岁内浓煎成50~100mL,1~3岁浓煎成100~200mL,4~6岁浓

5、煎成200~300mL。第3煎取汁外洗,待干后,再用洁尔阴擦剂[按洁尔阴洗液(成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30008,规格:200mL)1份,温开水3份比例混合]涂擦患处,每日3~4次。渗液或糜烂者慎用擦剂。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结果3.1疗效标准(自拟)治愈:皮损及症状消失,无复发。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大部分结痂并脱落。好转:皮损有好转,但仍有渗出或痒感。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3.2治疗结果治愈46例(70.8%),好转17例(26.1%),无效2例(2.1%),总有效率96.0%。4典型病例李某,男,2岁,2007年3月10日初诊。其母诉1月前,患儿全身皮

6、肤出现红疹及水疱,曾在外院诊治,诊断为湿疹,予皮炎平等多种西药治疗不验。近5d来,病情渐重。现症见头面部、胸背部及双下肢小腿皮肤红疹湿烂,有时渗液,边缘结黄痂,全身皮肤轻度瘙痒,有抓痕,大便干,小便色黄,口渴思饮,苔黄腻、脉数。诊断:湿疹(湿热浸淫型)。治则:清热利湿。处方:浮萍6g、紫苏叶10g、青黛3g、紫草6g、败酱草12g、地肤子9g、生地黄9g、苍耳子10g、黄柏3g、玉竹10g、甘草3g。服8剂,同时配合外洗及洁尔阴擦剂。二诊:皮肤红色稍淡、时或瘙痒,皮肤湿烂渗液处已结痂,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黄不腻,在原方基础上去黄柏,加白鲜皮10g、生黄芪12g、茯苓6g

7、。连服12剂后痊愈。按: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入,或素体湿热偏盛,加之感受湿热之邪,而致湿热浸淫。方中浮萍、紫苏叶、苍耳子疏风解热;败酱草、地肤子、黄柏解热除湿止痒;紫草、生地黄凉血;玉竹养阴。二诊在原方基础上加白鲜皮、生黄芪以益气固表祛邪,茯苓使湿热从下而行,配合外洗,其效更佳,症消病愈。5体会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病因多由饮食不节,脾运失职,外受湿邪或胎毒所侵,内外相搏,乘于肌肤所致。如湿热久蕴,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