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

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

ID:46205571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_第1页
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_第2页
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_第3页
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❷中医辨治湿疹的临床体会❷【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307-00【摘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湿疹,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皮肤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❷【关键词】慢性湿疹;中医辨证分型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多对称分布,可发生于全身的各部位,如头面部、躯干、四肢、阴囊、外阴及肛门等处,有渗出倾向,故名湿疹。现代医学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利*急性湿疹有红斑、水肿、丘疹、丘疱疹

2、、渗出、糜烂等;亚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或暗红斑,结痂、脱屑样损害,慢性湿疹主要以皮肤的浸润、肥厚为主,病变持久存在或反复发生,病程呈慢性经过。❷现代医学的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疮”“斑疹”范畴。常市风、湿、热三邪相互搏结所致,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中医有不同的名称,如浸淫遍体,渗液明显者,称“浸淫疮”;发生于小儿者名“奶癣”;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阴囊者称“绣球风”、“肾囊风”;发于外阴称“阴湿疡”;发于乳房部位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称“落脐疮”;发于肘、膝窝处称“四弯风”;发于手掌者称“鹅掌风”发丁小腿者称“裙边风”

3、以及风湿疡、湿毒疡、顽湿疡、疮、月蚀疮等。病名虽多,但异名同病,均与现代医学的湿疹相符。笔者在临床中依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❷1湿热浸淫型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湿疹,主要表现皮损泛发,潮红肿胀,有丘疹,或少数水疱渗出液,瘙痒剧烈,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❷治宜清热利湿,疏风止痒❷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药用黄苓、黄连、龙胆草、当归、车前子、山梔、生石膏、柴胡、生地、泽泻、苦参、口蘇皮、廿草。❷按语:湿疹急性期常表现为湿热侵淫型,清《医宗金监

4、•汐卜科心法要诀》“浸淫疮”中说:“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本病多由外感风邪、或风、湿热三邪聚积,内蕴皮肤所致。治宜清泻湿热,方中龙胆草能清湿热,泻火除湿,为君纱,山梔、黄苓、黄连、生石膏苦寒,泻火解毒,燥湿清热,用以为臣,以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功,泽泻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清利下焦湿热用以为佐,生地养阴,当归补血,使祛邪而不伤正;用柴胡疏畅肝胆,能引诸药归经,苦参、白蘇皮祛风除湿止痒,标本兼治,湿热得清,诸症得愈。❷2脾虚湿盛型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亚急性湿疹,主要表现皮损较急

5、性湿疹轻,皮损色淡红,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渗液及轻度糜烂,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澹泻,舌质淡,舌胖苔腻,脉沉缓或滑。❷治宜健脾利湿,除湿止痒❷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内服。纱用苍白术、陈皮、白芍、川朴、猪茯苓、慧及仁、泽泻、滑石、白薛皮、蕾香、甘草。❷按语:本证由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溢于肌肪所致,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佐以除湿止痒。方中泽泻、白术为君,取其健脾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淡渗,增强利水渗湿Z力,陈皮、慧及仁、蕾香、川朴加强健脾化湿行气Z功,使水湿得化,苍术加强燥湿Z力,佐以白芍、口薛皮缓和皮肤

6、瘙痒症状,诸药合用共达健脾利湿,除湿止痒之功。3血虚风燥型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湿疹,主要表现皮损反复不愈,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色,皮纹显著或苔癣样变,皮损表面常有鳞屑伴抓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❷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❷方用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蝉蜕、牛莠了、苦参、当归、半地、川茸、口芍、口鲜皮地肤子、白痪藜、廿草。❷按语:《诸病源候论》记载:“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润养肌肤,虚劳内伤,血气衰弱,不能外荣于皮,故皮剥也。”木证在久病血虚

7、的基础上感风燥Z邪引致,外邪入侵直入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滕理之间所致,故皮肤糜烂,津水流溢,治宜养血疏风、利湿止痒。方中荆芥、蝉蜕、牛茅了、白痪藜、地肤了疏风止痒,以祛除在表风邪,当归、生地、川茸、口芍养血活血,苦参、口鲜皮清热燥湿,诸药合用,使风湿得去,血脉调和,则瘙痒自止。湿疹好发于不同部位,,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可选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如发于面部的湿疹多选用知母,石膏等请阳明经胃热;发于耳周、乳房周围者多加用柴胡、黄苓、龙胆草等清利肝胆湿热,发于阴囊部位多用黄柏、知母以清清下焦湿热。❷临床辨

8、证治疗湿疹过程中,以祛风、清热、除湿、养血为主,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风胜则痒甚,热胜则潮红,湿胜则渗液,病久耗伤营血。祛风常用荆芥、祛风、僵蚕、薄荷、蝉衣等,化湿多用菌陈、口薛皮、口术、茯苓、苦参等,血热加丹皮、赤芍、生地、玄参凉血。祛风不忘养血,除湿注意健脾,清热兼以解毒。不论哪型湿疹,治疗期间均要注意禁食鱼虾、辛辣食物,避免酿生湿热;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