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ID:26342162

大小:6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6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_第1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_第2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_第3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_第4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文中怦怦、逮、攥着、寒战等词语,《羚羊木雕》教学设计。2、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中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作用。4、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二、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中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作用。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三、教学用时:1课时四、课型:自读课(以学生讨论为主)五、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

2、已经有如春天的小树一般在慢慢长大,你们的思想在变化、个性在崭露。是的,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便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词。杈犄逮颤怦三、分角色朗读1、分配角色: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2、提出朗读要求,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情感。每六人为一组,进行各组间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自读、自评、自讲,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四、指导品析课文。①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②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③各人

3、持什么态度,这样做好不好,表现各人如何处事?找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分析〈学生在文中勾画圈点,然后交流〉。教师提示:《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教案《《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明确幻〈灯片投影〉情节:妈妈追查、逼迫→爸爸讲理由→插叙回忆→我收回木雕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情谊深厚)。经过--要收回(木雕贵重)。结束--收回(不好)。①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4、。②妈妈:态度生硬固执。(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③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我:重情、软弱。④万芳:仗义、明理。4、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七、体验反思(全班交流)(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幻灯片投影出示问题)①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②②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板书

5、羚羊木雕起因:送木雕(插叙)--经过:要收木雕--结果:收回木雕理解、仗义)爸爸(持重沉稳)妈妈(固执生硬)送--羚羊木雕--收(重义轻财)(重财轻义)我(珍惜友谊)奶奶(明白事理启示:沟通和交流是化解矛盾、深化亲情的法宝。课后反思: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以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为教学重点,以感知课文,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看法观点为教学难点。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下面几个环节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重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

6、入课文。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讲助读。课前,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为一组,进行各组间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自读、自评、自讲,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学生读得异常的认真,也很快、很准地总结出了各个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二、比较学习情节安排的巧妙。让学生将自己的写法和作者的写法进行比较,从中学习此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评述此文的环节,同学在发言中很机灵地说出了一个看法--课文很精彩,于是我顺藤摸瓜,抓住情节这一重要的

7、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时间和相应发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后,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安排情节,将众多的安排方式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体会本文情节结构安排的巧妙,掌握了记叙中的顺叙和倒叙。三、体验反思环节非常出彩。对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表现得很活跃,学生从父母、孩子、同学角度发表自己对此事的一些看法,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说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没能考虑到。在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交流时,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交流的意愿强烈,纷纷举手发言。其中一学生说,前不久因为给同学过生日买礼

8、物和家长发生矛盾,到现在还耿耿于怀,其它学生纷纷献策,有学生说,给母亲写个小便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