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ID:26356578

大小:58.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6

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_第1页
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_第2页
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_第3页
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摘要: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笔者认为在认识和实践孰先轨后的关系中,认为实践恒定地在认识之先,也是片而的。于是,本文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议论。关键词:实践;认识;辩证关系;新议论实践与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辩证

2、发展过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决定的,同时又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的辩证本性。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在理论界一直有定论,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方面共同组成这样一条基本原理,,即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认识依赖于实践,产生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止境。笔者认为,对于认识和实践的上述关系,若为了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而言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加任何限定,则会有意无

3、意地忽视认识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在认识和实践孰先轨后的关系中,认为实践恒定地在认识之先,也是片而的。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二者的意义上,实践是认识论的某础并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但这是受条件限定的,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有其特定涵义和特定范围。其特定涵义就是认识、理论要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论述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过程,实即论述认识的目的。他认为在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中,认识的那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了的理论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否则,如果有了正

4、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像我们有意识地尝试去做一件事,但是经过实践之后我们却失败了。虽然失败,我们也可以在失败的实践中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如果我们很害怕再一次尝试后悔失败,即使我们在第一次的失败中得到了再多的认识也是无用。因此,我们需要再一次的实践。成功就是认识与实践这两个过程相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最后结果。可见,实跌是认识的目的的特定范围,是只就认识和实践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言,在它们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和最终的目的,需要。此外,我们可以在实践是认识的

5、目的这一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反向思维,即可逻辑地推出另一个结论,这就是,根据认识为实践服务,因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一特定涵义,也可以推论出在同样特定的涵义内认识也是实践的自的。因为认识的产生、发展和检验都是实践的任务,这表明实践也是并必然是为认识服务的,因而认识也就成了实践的目的。人们常说的为了获得某种认识而去进行实践活动,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因而实践推动认识,使认识不断深化、发展、丰富和完善。但是,根据反向思维的逻辑规则,同样有理由认为,认识也是实践的动力,经典作家在总结宝贵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时,得出了一个普遍结

6、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科学史上也有大量科学理论和认识推动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的事例。根据上述,在认识和实践孰为目的孰为动力的关系中,全面的观点应该是:它们相互推动、互为目的。在这里如果仅仅看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这一方面,‘并加以绝对化,从而在这个方面认为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具有最终的性质,这就容易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觉得认识和理论算不了什么,“实践”和行动才是一切,这在客观上势必导致忽视认识、理论的作用。第二,笔者认为只有在认识来源和真理标准的意义上,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才具有最终的性质。首先,在认识来源和真理标准

7、二者的意义上,没有认识和实践在目的和动力意义上的那种双向可逆关系,即互相推动和互为目的的关系,而是单向决定的关系,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反过来说认识也是实践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础,但是,他们正是在认识来源和真理标准意义上来说明这一点的。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在马哲史上对此作了概括和总结,他说:“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º列宁在此所指的分别见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德维

8、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后来,毛泽东对列宁的上述概括作了中肯的解释,即“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检验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