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ID:26382465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四逆散联用心得安组(治疗组)治疗PHG106例,并与雷尼替丁联用心得安组(对照组)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及内镜下胃粘膜恢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68.8%,总有效率92.4%,明显高于对照组30%、75%(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联用心得安治疗PHG,能降低门脉高压,改善肝功能,促进胃粘膜修复。  关键词门脉高压胃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硬化合

2、并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欠佳,为此,我院于1996年4月~2003年10月,中西医结合治疗PHG106例,并与随机分组的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1)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严格按照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讨论会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特点,并经影像学诊断。(2)内镜下确诊为PHG,即内镜下表现为各种形态充血性红斑(尤其是蛇皮征、马赛克征、樱桃红斑等)和糜烂,伴有或不伴

3、有出血。并按Tanoue分类为Ⅰ级、Ⅱ级、Ⅲ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综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24~75岁,无严重并发症。并排除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昏迷、胃恶性病变等患者。  1.3病例选择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36±12.02)岁,病程1~16年,平均(5.52±1.96)年。肝炎后肝硬化52例,酒精性肝硬化28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隐源性肝硬化22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91例,B级14例,C级1例

4、。胃镜下PHGⅠ级21例,Ⅱ级66例,Ⅲ级19例。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9.27±13.88)岁,病程1~20年,平均(5.78±0.88)年。肝炎后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隐源性肝硬化7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5例,B级5例,C级0例。胃镜下PHGⅠ级4例,Ⅱ级27例,Ⅲ级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肝硬化分型、Child分级及PHG分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5、治疗组服用加味四逆散:柴胡、枳壳、白芍、丹参、当归、厚朴、乌贼骨各10g,白及、田七、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服雷尼替丁300mg/d,分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组均同时服用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配合维生素、能量合剂、白蛋白等护肝及辅助治疗。  2.2观察方法每日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及疗效,每半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1年内随访。统计方法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断标

6、准显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镜下胃粘膜按Tanoue分类,恢复好转程度超过1个等级以上。有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好转,镜下胃粘膜较前改善,但未能好转超过1个等级者。无效:疗效结束时达不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者。  3.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73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7、3.3两组胃镜下胃粘膜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106例,显效72例(67.9%),有效30例(28.3%),无效4例(3.7%),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40例,显效12例(30.0%),有效18例(45.0%),无效10例(25.0%),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胃镜下粘膜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而且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位常见原因〔1〕。现代医学认为是PHG继发于门脉高压的一种以胃粘膜病

8、变为主的病症,其发病机理与门脉高压的高动力循环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胃血流量增高一倍,粘膜下存在大量动静短路,使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减少,可使胃粘膜淤血呈暗红色、波纹状隆起,并可发生灶性糜烂,亦可使胃肠动力学发生改变,出现肠一胃返流、粘膜平坦糜烂、出血溃疡炎症,从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削弱了粘膜的保护作用。另外门脉高压胃静脉血流受阻,毛细血管静脉压力增高、通透性增强、粘膜下水肿,氧和营养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