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

ID:26428736

大小:1.3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6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_第1页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_第2页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_第3页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_第4页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课程改革中地理学科设置的变化初中课程设置:1.单科设置2.综合科设置 科学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程中STS教育内容:①科学史;②技术设计;③当代重大问题方法:渗透式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技术设计的过程,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三个互动关系高中课程设置:划分为八大领域地理跨“科学”、“人文与社会”两大领域科学技术与人文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既属科学技术领域,又属于

2、人文社会领域。在中学素质教育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一、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的关系⒈相辅性人类实践活动,是多种知识共同起作用“车之两轮、鸟之双翼”⒉定向性科学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人文精神定向规范着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人格尊严、价值观念、理想情操、文明意识、道德水准、诚信要求、礼貌程度除物质层面外,还有科学的精神、思想包括求实、创新、怀疑、宽容等精神道德、伦理和价值观 超出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研究领域,如建立“环境伦理”、“生态伦理”⒊互动性在现代社会种中人文精神与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作用更加明

3、显以日本的经济发展为例日本是以技术立国的国家但企业管理文化——终身制(不裁员,不跳槽,不挖角)⑴经济高速增长,劳力供不应求⑵工资中工龄工资占较高比重⑶养老金迁移手续比较麻烦⑷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重视“忠诚”⑸终身的正式职工工作有保证日本终身雇佣制的解体: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减少固定工⑵信息技术普及,管理人员需求减少⑶企业的重组或重建带来的大量裁员⑷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⑸知识经济的冲击,具有技术专长的年轻人,通过“跳槽”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终身雇佣制已经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以人文精神为核心

4、的文化实力在今后国际竞争和冲突中的地位将更为突出和重要⒋复杂性和突出性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社会生活中,人文领域的争论越来越突出二、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说法:①面对中国落后的科技现状;②也是对“人的因素第一”的拨乱反正文化产业与经济实力:美国的文化产业NBA;电影;旅游在日本经济起飞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动画市场2000亿日元;游戏软件市场约4143亿日元;唱片销售5031亿日元百万富翁、一笔OUT消的游戏规则中国的CUBA“竹竿舞”文化产业增长的特点:迅速膨胀两点

5、结论:正确认识GDP;文化的发展是以科技力量和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四、“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西方哲学的核心“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焕发出精彩三、人类历史上人文主义思潮的三次高峰中印两国之比较①早期的比较,偏重于地理环境②偏重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典型的如中、印两国国情比较中国与印度之对比:五、影响科技的社会文化力量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国民总产值(美元)人均粮食(千克)中国1015300342印度821.3270214③侧重于科技方面的比较21世纪是印

6、度世纪还是中国世纪?④从社会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比较印度成为世界软件大国的因素:⒈政府对IT产业的重视⒉高等教育的创新精神⒊较强的数学能力⒋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⒌与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有关⒍印度除了软件业外,正在兴起的重要的产业还有:金融咨询服务业如金融、咨询、中介机构(被誉为世界办公室)医疗业医术高、费用低中国成为世界硬件大国的因素:⒈中国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⒉具有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附图片3)一辆单车驮37个瓶装水水桶⒊中国文化现象,多数国人有攀比心理⒋知识产权的保护难以到

7、位与印度的情况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全球最年轻化的国家。25岁以下人口数占总人口的50%。印度的产业的未来发展不会遇到太大的环境、能源、资源等方面的问题2003年中国GDP及能耗占世界比重GDP石油原煤钢铁氧化铝水泥4%7.40%31%27%25%40%印度中国香港知识产权的保护难以到位⒋知识产权的保护难以到位中国文化中的“软”“硬”观:绿地保护 用中国文化解决,“无为而治”交通标志七、科技与人类的个性化生活在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人们生活在个性化的生活中科技的进步带来“制式”时代

8、的产生与发展,出现文化的趋同的现象个性化生活的再恢复依靠的是科技的进一步进步八、文化对科技的反思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