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

ID:26479879

大小:6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7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_第1页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_第2页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_第3页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_第4页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泛北部湾经济历史发展的共同特性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是2006年7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环北部湾合作论坛上率先提出的。泛北部湾区域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北部湾东盟国家与地区,也称作“6+1”,即中国加上6个东盟国家。泛北部湾地区的中国南方地区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相邻而居,同处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长年有充足的雨量和阳光,土地肥沃,山川河流纵横交错。由于地缘上相近、自然环境相似等因素,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在历史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这些共性,成为了中国与泛北部

2、湾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基础。一、泛北部湾地区历史发展的共性(一)泛北部湾地区史前文化关系密切。泛北部湾地区的中国与东盟6国交往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广西百色旧石器遗址是中国南方河流阶地上发现的一系列早期旧石器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其石器属于砾石石器。在东南亚的爪哇、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均发现有早期砾石石器。广西百色与东南亚地区发现的砾石石器在技术和类型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比如早期砾石石器均发现于沿河流阶地,其原生层位一般都是在原生的砖红壤地层;制作原料主要有砂岩、石英岩、硅质凝灰岩等;石器种类基本为砍砸器、大尖器、刮削器、手斧、石核;石器粗大,多以

3、重型工具为主,制作简单、粗糙,打片、加工则以锤击法为主等等。东南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年代相当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文化遗址以“和平文化”和“北山文化”为代表,代表性器物主要由有肩石斧、长方石斧、圆筒石斧和有段石锛等组成。这些代表性器物均不同程度地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有肩石斧和有段石锛在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广泛分布,长方形石斧在中国的分布也尤为广泛,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有出土,是普通常见的一种石器类型。圆筒石在中国南方各省和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往往和有肩石斧一起伴随着出土,也很普遍。另外,几何印纹陶是中国华南地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存,它

4、大体上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包括台湾、金门、海南岛及香港诸岛屿,其中以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及两广、湖北、湖南和安徽的部分地区为主要分布地。在印支半岛东山文化时期(距今约3000年的青铜时代)几何印纹陶特别盛行,并且集中分布在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经考证,马来亚柔佛州哥打丁宜附近发现的一批古代印纹陶的质料、制法以及某些纹饰,如雷纹、编织纹、方格纹、篮纹、曲尺纹、羽状纹、米字纹、波浪纹等,均和中国华南地区的印纹陶非常近似。此外,越南的东山遗址及绍阳、越进等青铜时代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在质料、纹饰、制法等方面亦和中国南方地区古代印纹陶相近。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泛北

5、部湾地区在史前文化方面有着相似的内涵,这除了在地理上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环境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东南亚史前文化很可能是受中国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双方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二)泛北部湾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性。中国南方与泛北部湾东南亚国家分布着多种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椎髻跣足、干栏建筑、使用铜鼓、嗜好槟榔、信仰佛教等多种相同的民族文化特征。1.椎髻跣足。“椎髻”即把头发结成类似锥形的发髻;跣足,就是光脚的意思。椎髻跣足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泛北部湾东南亚国家各民族共有的一种历史悠久且普遍的现象。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就出现了椎髻的习俗。《史记?陆贾列传》载:汉

6、高祖平定中国后,令陆贾使南越,“陆生至,尉佗结,箕倨见陆生”卷九七。《史记》和《汉书》中都记载“西南夷”的夜郎、滇、邛都等“皆结,耕田”。卷一一材料中的“结”即把发髻撮似椎而结之,与“椎髻”之意相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中国西南一带有“椎髻”之俗。《三国志》中记载当时交、广一带“山川长远,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髻跣足,贯头左衽”卷五三。唐代,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僚”中,普遍存在着椎髻跣足现象。《旧唐书》载:“南平僚者,男子露发徒跣;妇人,其人美发,为髻垂于后。”卷一九七《新唐书》也载:“南平僚,妇人美发髻,垂于后。男子露发,徒跣。”卷二二二有关椎髻跣足的习俗,宋人

7、周去非所着《岭外代答》也有详细记载,该书载岭南瑶族人“椎髻临额,跣足带械”卷三;海南岛上的黎族人,“黎装椎髻、徒跣”卷二。清乾隆年间傅恒编辑的《皇清职贡图》对中国南方一带广西、海南等地民族“椎髻跣足”的习俗有大量记载。《皇清职贡图》载:“琼州府黎人,男椎髻在前,首缠红布……黎妇椎髻在后,首蒙青帕。陆川县山子瑶,男椎髻缠头,着短袖衣;兴安县犭童人,男蓝布裹头,妇椎髻银簪;……岑溪县狼人,男椎髻,妇垂髻。”卷四此外,该书还记载福建省罗源县、古田县的畲民,凤山县、诸罗县、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