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ID:26489992

大小:595.85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1-26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_第1页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_第2页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_第3页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_第4页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讲师:唐峰斌/WH后勤主管2013-05-041目录一、心理,人人必须面对的科学--------(13-22)二、压力,无人能幸免的流行病--------(23-37)三、观点,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38-52)四、健康,是全人类的第一需要--------(53-55)五、自己,才是最好的心理医生--------(56-68)2一、心理,人人必须面对的科学?(一)、心理问题的特点1、普遍性:必然性,只要有心理过程,就存在心理问题2、特殊性:有别于生理问题

2、(回避);个体差异(家庭、工作、环境)3、层次性:(1)、心理不适、不舒服、不愉快;(轻微、短暂)(2)、心理障碍、烦恼、痛苦;(持续时间长)(3)、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可能持续终生)所以,发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化解,避免向高层次发展(马加爵事件、道德观察案例)3(二)、基本模式心理问题不是抽象的,是有因果关系的,其基本模式为:环境—心理—行为(之间的互动)所以1、分析心理问题从环境开始2、心理受环境影响,支配行为,反过来影响环境3、环境、心理、行为三者要相互协调,良性互动4(三)、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问题

3、,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提高领导者科学管理能力。一个区域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和谐都需要社会公众的健康心理做支撑。因此,领导者在讲政治、讲经济的同时,必须以人为本,对民众和社会的心理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未雨绸缪。2、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灾难心理干预应急预案,对社会民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突发事件,通过心理干预,防患于未然。3、加强对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正规的心理服务机构队伍。5(四)、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种具体表现1、精神焦虑:

4、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员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感。遇到如政策变动、岗位调整、员工调动等挑战性较大的工作,往往表现为精神紧张、急躁易怒。在完成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或独立完成重点工作时,感到心力交瘁、寝食难安。适度的压力、轻微的焦虑并不是坏事,但压力太大,就会使人紧张过度,惶恐不安,表现在工作中就会忙而无序、方法简单、语言生硬。6来自工作能力欠缺的压力面对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能力上:“本领恐慌”—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

5、: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据调查,54.1%的基层组工干部深感自己“本领恐慌”,存在着一定的“能力危机”感,14.9%的人感到“难以胜任当前组织工作”,19.2%的人认为“在复杂问题面前束手无策”。遇到如机构改革、班子调整、群众上访、基层党建创特色等挑战性较大的工作,47.2%的干部感到“精神紧张、急躁易怒”。72、心理困惑:部分员工对当前许多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生态问题不理解但却要被动认可或接受感到困惑无奈。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组织工作虚的成分多,实的成分太少,自身价

6、值很难得到直接量化的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使员工在公与私之间面临两难选择,对坚持公道正派心存疑虑。83、心态浮躁:个别员工不愿“沉下去”做基础性工作,热衷于表面文章,工作眼高手低,工作中仅满足于走过场,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去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有的员工工作求“急”,不从实际出发,只求交差应付了事。少数人不愿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对复杂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捂着,能拖则拖。还有些员工工作中好“怨”,心情变化无常,一帆风顺时,劲头十足,一旦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怨天尤人。94、感情抑郁:许多员工认为自己身

7、处特殊岗位,肩负特定职责,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受人瞩目,因此在工作与生活中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很多情况下也只能委曲求全。个别员工流露出心理失衡感受,认为自己在本职岗位工作时间长,付出的不比别人少,工作业绩不比别人差,但其他一些员工屡屡提拔重用,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心里倍感挫折失意。个别员工由于得不到领导,特别是“最高领导”的支持、认可和理解,对本职岗位兴趣渐失,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减弱。105、身体不适:经常听到员工发出诸如“记忆力减退”、“身体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大”、“睡不好觉”

8、之类的感叹,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会感到精疲力尽,经常处于烦闷、抑郁、紧张状态。11(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3、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