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物] 到[安樂]

從[觀物] 到[安樂]

ID:26502424

大小:14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27

從[觀物] 到[安樂]_第1页
從[觀物] 到[安樂]_第2页
從[觀物] 到[安樂]_第3页
從[觀物] 到[安樂]_第4页
從[觀物] 到[安樂]_第5页
资源描述:

《從[觀物] 到[安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從「觀物」到「安樂」──論邵雍生命哲學的實踐開展3-21從「觀物」到「安樂」──論邵雍生命哲學的實踐開展林素芬慈濟大學東語系助理教授sufen@mail.tcu.edu.tw摘要邵雍的觀物哲學屬存有論與知識論範疇,安樂哲學屬人生論範疇;觀物哲學落於生命實體中,表現為安樂哲學。必須同時瞭解「觀物」與「安樂」二義,才能瞭解邵雍哲學之全體。本文是從實踐哲學的角度,探討邵雍將觀物哲學落實為安樂哲學的具體開展形式。日常實踐的二種基本外現,一為實踐之空間,一為實踐之行為。本文首先討論實踐空間的問題:安樂哲學關切人的「身」、「心」問題,心能體道,身能踐

2、道。因此實踐安樂哲學必有一具體處所;而哲學家的日常生活空間,往往就是最直接的實踐場域。其次,則討論實踐行為:當存有論與知識論,轉出於真實人生之中,有其體道與踐道之活動,這些活動,皆以近乎藝術與美學的形式,貫注於日常生活模式之中,而呈顯為全幅的身、心實踐。邵雍《伊川擊壤集》是一部抒寫日常種種感悟的詩集,可視為哲學實踐的記錄。本文在材料的使用上,兼採其哲學文本與文學文本,而偏重於文學文本,藉以展示邵雍不僅是一位哲學理論的構作者,更是一位典型的哲學實踐者。關鍵詞:邵雍,觀物,安樂,實踐,空間從「觀物」到「安樂」──論邵雍生命哲學的實踐開展3-2

3、1從「觀物」到「安樂」──論邵雍生命哲學的實踐開展(會議論文,請勿引用)一、前言邵雍(1011-1077)《皇極經世書.觀物篇》,倡論「以物觀物」,《伊川擊壤集》則歌詠安樂。關於邵雍哲學的研究,學界主要集中於觀物哲學。至於反映邵雍個人生命情調的安樂哲學,則尚未得到充分的關注。邵雍安樂之詠,如:氣靜形安樂,心閑身太平。〔宋〕邵雍:《伊川擊壤集》(以下簡稱《擊壤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1965)卷17〈感事吟‧又五首〉之一,頁123。靜坐多茶飲,閑行或道裝。傍人休用笑,安樂是吾鄉。〔宋〕邵雍:《擊壤集》卷13〈自詠〉,頁1

4、00。觀物哲學屬存有論與知識論範疇,安樂哲學屬人生論範疇,二者具有本末、體用的關係,密不可分:觀物哲學落於生命實體中,表現為安樂哲學。因此可以說,僅知邵雍「觀物」,不知其「安樂」,則不能見其生命安頓之實況,亦即不能見其哲學之全體。中國哲學具有強烈的現實精神,思想家的理論中多寄寓理想人生的圖像,既預設人生之真境,亦提出實現理想的方法。宋代儒學中,理學一脈尤其重視義理探究,特別是心性概念之詮釋,與心性之修持,認為是達到人生理想境界的基本工夫;探究所得之義理,進一步落實為面對人生的態度,並在日常中體踐,才算全面完成。誠如朱熹所云:「知識貴乎高明

5、,踐履貴乎著實。知既高明,須放低著實做去。」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新校標點朱子語類》(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台一版),卷74,頁1908。知識者,即指義理之探求;踐履者,則指日常之實踐。以邵雍為論,他是以整個宇宙,亦即所有上下四方、古往今來之客觀存在物,作為「知識」之對象,而創述其觀物哲學;至於他的感性生命的機敏開展,乃根基於理性思維與智性洞見所建構出的存有學認知,在現實踐履中直鋪出安樂哲學。其踐履既能超越個人日常的困頓,對社會全體亦具有療癒的效能。4參見林素芬:〈與苦難共生:論邵雍安樂哲學之建構〉,《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第

6、11期(2011),頁133-160。所以,安樂哲學乃是邵雍哲學的實踐層面之開展,是理與智、勇的結合成果。從「觀物」到「安樂」──論邵雍生命哲學的實踐開展3-21本文的切入點是從實踐哲學的角度,探討邵雍將觀物哲學落實為安樂哲學的具體開展形式。從抽象的哲學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日常實踐,必有的二種外現,一為實踐之空間,一為實踐之行為,而行為是在空間中操作的。準此,本文首先討論實踐空間的問題:安樂哲學關切人的「身」、「心」問題,因而必有一實踐安樂哲學的具體處所,作為安頓個人的身與心的現實空間;而哲學家的日常生活空間,往往也就是哲學實踐的最直接場域

7、。其次,是實踐行為的問題:存有論與知識論,必須轉出於真實人生之中;邵雍所體之道,皆以近乎藝術與美學的形式,貫注於其人生態度與日常活動模式之中,而呈顯為全幅的身、心實踐。當哲學進入生活,主人翁抒寫其日常事物與情感的詩文,往往就是哲學實踐的記錄。朱熹云:「康節之學,其骨髓在《皇極經世》,其花草便是詩。」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新校標點朱子語類》卷100,頁19骨髓者形容其義理精華,花草者可謂其實踐之展演。邵雍詩集《伊川擊壤集》一千五百多首詩,有關《伊川擊壤集》的版本,以及詩歌總數的考察,參見鄭定國,《邵雍及其詩學研究》,第二章第四節,頁93-

8、100。〈伊川擊壤集序〉作於治平三年(1066),是洛陽時期遷居安樂窩之後。此部詩集大多是邵雍入洛以後的作品,其中一大部分是遷居安樂窩之後的詩作。參見鄭定國:《邵雍及其詩學研究》第三章第一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