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ID:2655115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_第1页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_第2页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_第3页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_第4页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关键词】骨质疏松〔关键词〕骨质疏松;名医经验;石印玉  ProfessorSHIYinYu’sexperienceintreating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治疗常用的西药有二膦酸盐、降钙素及雌激素等,均需长期用药且费用昂贵。笔者跟随石印玉教授临床以来,经常遇到此病患者,经老师悉心诊治,每获佳效。现将其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1补益肝肾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要方法  骨质疏松症多由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而致,治疗上多用补肝肾的方法,达到强壮筋骨的目的〔1〕。石印玉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就松而言是“痿”,若以痛而言属“痹”,其根本

2、为本痿标痹。补益肝肾等中药可以达到维持或轻度增加骨重效果,与除二膦酸盐以外的大部分西药疗效相近,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的效果比西药为优。石印玉教授常用补肾填精方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如用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补肾阳益精血,何首乌、石斛补肝肾之阴,牡蛎归肝肾之经。我们曾用补肾填精的方法,治疗200余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现其骨密度及肾虚症状都有显著改善。动物实验也证实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疗效肯定〔2〕。在治疗疗程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原则是若非一年以上服药的病例资料,则难以评价其效果。国内评价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际情况是连续服药半年以上。考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程较长,石印玉教授认为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与药

3、物剂型中,胶囊服法较为方便,如可以用密骨胶囊或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密骨胶囊是石师常用的制剂,由何首乌、淫羊藿、骨碎补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的功效;仙灵骨葆是常用成药,由黔岭藿、续断、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等药物组成,黔岭藿是贵州产的淫羊藿,温阳补肾之功较强,因此仙灵骨葆药性偏温,石师在临证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加以选用。  2健脾与适度锻炼对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理论中有补肾不若补脾之说,盖补肾药较多滋腻之品,如用之不当,则难以长期服用;而补脾药多益于胃纳摄食,适宜长期服用。因此石教授用山药、陈皮等制成的健脾方咀嚼片,临床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与密骨胶囊等药物相近

4、。石印玉教授认为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也应辅以适当的锻炼。他临证时常鼓励患者增加活动量,认为通过适度的锻炼来促进气机流通有利于经脉濡养功能的改善。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有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  3正确处理骨质疏松症“痛”与“松”的关系  石印玉教授在临证时常告诫我们,骨质疏松症在治疗上要把握“痛”与“松”的关系:患者因“痛”而来,若医者仅从“松”而治,则效果多难理想。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没有痛苦的疾病,只是在生活中发现某些老人有些驼背或身高变矮。近来骨质疏松症引起广泛关注,但大多由骨密度检查与筛选而得骨质疏松的结果,就其症状而言多为轻微腰背痛,仔细追问则有一些不甚严重的肾虚相关症状。若

5、患者因疼痛而就诊,经检查认为属骨质疏松症者,一般肾虚为其次而瘀阻为其主,因此治疗宜先用活血清热药。同时石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标准应基于临床症状改善,而非骨量变化,先当用辨证所定汤剂荡其症,后用补益肝肾健脾诸法缓图根本。  4典型病案  病案1。徐某,女性,72岁,退休。因“腰痛不能俯仰2天”于2004年9月23日初诊。患者以往长期有腰背部酸痛史。2天前坐长途汽车,因车辆颠簸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加重,转侧不利,腹胀,大便二日未解,口干。查体见腰背部压痛,L1棘突处有压痛及叩痛,腰部活动不利,X线摄片提示骨质疏松,L1压缩性骨折,压缩约1/3。舌淡红,边尖偏暗,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气血

6、瘀滞,督脉受损,腑气不和,治拟活血理气,接筋续骨,佐以通腑。方用:柴胡6g、枳实6g、黄芪12g、当归9g、川芎12g、生大黄9g、生白术30g、白芍12g、骨碎补15g、狗脊15g、杜仲15g、延胡索9g、红花5g、续断9g、炙甘草9g、桃仁9g、何首乌9g、地龙9g,每日一剂,先予7剂,另予以中药膏药(膜中膏)外敷。1周后复诊见少腹部胀痛渐平,大便正常,腰背部仍有酸痛,活动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继以原法加减治之。方用:黄芪12g、当归9g、丹参9g、川芎12g、白术12g、白芍12g、骨碎补15g、狗脊15g、杜仲15g、青皮9g、陈皮9g、延胡索9g、何首乌9g、桃仁9g、红

7、花5g、续断9g、炙甘草9g、地龙9g,每日一剂,续服14剂,仍以中药膏药(膜中膏)外敷。2周后复诊见腰背部酸痛大减,腰部活动好转,但不耐久坐久站,伴口干。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炙黄芪18g、当归9g、川芎9g、续断12g、狗脊12g、骨碎补15g、杜仲12g、黄精12g、何首乌9g、川牛膝15g、石斛12g、黄柏9g、熟地黄9g、鹿角9g、茯苓15g、枸杞子12g、炙甘草9g、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