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

ID:26567485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_第1页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_第2页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_第3页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_第4页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丰子恺《渐》及“大人格”的内涵  摘要:丰子恺的《渐》是散文名篇,但作者谈渐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渐与后面的大人格又是什么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通过文本细读并对丰子恺一贯思想的分析,笔者认为丰子恺写《渐》,应该是希望世人能够从渐中把握好时间并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拥有大人生和大人格的人,而所谓的大人生、大人格则是那种看透社会人生又懂得舍己为人的一种价值取向。  关键词:《渐》;内涵;大人格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渐》是散文名篇。这篇文章不仅被选人丰子恺的各种散文集,也被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收录其中。但作者谈渐究竟要表达什么意

2、思?这个渐与后面的大人格又是什么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  在对渐的理解上,不同教材及书籍有不同的解读,为此节录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1.粤教版配套练习《名师金典》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人生。2.认为本文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是:人生是一个过程,它在年复一年地渐渐地变,这过程是那样短又那样长,是那样单调乏味、相似重复,又那样充满新奇、五彩缤纷、变化莫测。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走这单调而又平凡、新奇而又多姿的人生之路,总是在不断地去把握这变化莫测的人生。3.粤教版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基本解读则是:《渐》由浅入深,通过对

3、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以上三种观点,简言之就是劝人珍惜时间、劝人珍惜时间把握人生、劝人把握时间做一个大人格价值倾向的人。  对于《渐》这样的议论性散文,因为它主要是体现作者的自我见识,阐释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和看法,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所以可以先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再从作者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渐在生活中有以下表现:孩子变老头子,从极缓又长远山坡走下,人生如风琴键板进行,少女变老婆子。(这是讲的人生阶段,强调人天真烂漫的本性在变坏);巨富的纨绔子

4、弟变贫者、佣工、奴隶、无赖、乞丐、偷儿(这是讲人生境遇,渐变的不仅仅是身份地位,还有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有第三段的事例:四季轮换,白昼变夜,儿女长成,除夕守候水仙花开。(四项事例分别对应该段第二句提到的春秋代序,阴阳潜移和物类的衰荣生杀)。  明白了渐的表现,再看一看渐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文章第6段指出,渐的本质是时间。第4段则指明: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同时,作者先是举了一个比喻的故事:农夫抱犊过沟。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都在增加其苦劳,用这种误以为,证

5、明时间的隐蔽性。接着,作者又拿时辰钟作为人生的象征,因为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但是它时时刻刻都在动,也使人受渐的欺骗,这也是渐的隐蔽性。在文章第三段,文章还指出: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若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到了!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渐是无所不在的,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则,是造物主的微妙功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个法则。如果水仙花当面开放,就是破坏了自然的基本原则。这也说明:渐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一

6、种必要存在。  综上而言,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隐蔽性使人受尽其欺骗,二是自然社会的基本法则,不可避免。所以说,作者写《渐》的本意不可能简单的是希望人们珍惜时间,否则,文章从第五段往后就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了。因此,作者写渐显然是为了引出后面的人生道理,是从时间问题出发来谈人生的。所以,可以排除第一种观点。至于《渐》是第二种观点侧重谈人生,还是第三种侧重谈价值观念,这还要探讨大人格、大人生的内涵。  大人格及大人生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各种选本的散文集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粤教版教材、教参等辅导资料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个著名的名人都

7、可以看做是大人生大人格,像庄子、孟子、孔子、老子、范仲淹、屈原、邓小平、毛泽东、林觉民等等。很容易发现,类似陶渊明、苏轼、庄子、老子等人表现出一种淡泊之志,与世无争。但孔子、范仲淹、鲁迅、林觉民之类,都是积极入世的,积极反抗黑暗社会,为天下人谋永福。按照传统的观点,第一类人属于出世之人,第二类人属于人世之人。两种不同的人为什么都是大人格大人生呢?这显然是矛盾的,为了准确理解大人格的内涵,应该细读原文,同时兼顾丰子恺的一贯思想。  在文章第6段,有一个别有意味的乘火车例子,文章说: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位于老弱者,以求内

8、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