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

ID:26577082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_第1页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_第2页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_第3页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_第4页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法隐喻的语用分析摘要:隐喻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隐喻的阐述,之后又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隐喻的阐述。本文试图从隐喻的历史发展和语用的角度探讨,进而揭示语法隐喻这一语言现象的本质。  关键词:语法隐喻一致性语用  隐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研究。二十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隐喻这一现象逐渐也成为一个跨领域、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国际学术界兴起了一股对隐喻研究的狂热。  韩礼德则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语法隐

2、喻的提出,意味着隐喻不仅仅是在词汇层面上的语言现象,而且是在词汇语法层面上发生的变化。传统的隐喻理论主要在词汇的层面上研究隐喻的修辞功能,而现代的隐喻理论中隐喻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美国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对像似性、语法化的研究涉及语法形式与语义内容之间的实现关系,已经初步揭示了语法的隐喻性。韩礼德进一步提出语法与语义两个层面之间的两种实现关系,即一致式与非一致式。非一致式也就是隐喻式。  根据功能语法,语言分三个层次: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的关系,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了非一致性的实现关

3、系,即跨域转换(CroS一domaintransference),产生出语法隐喻现象。认知语法认为,语言和语法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是统一的,两者形成一个象征符号的统一体。语法是人们组织概念内容和表达概念内容的手段,和人的认知密不可分。和词汇一样,语法反映了人的概念内容的结构和象征系统,在本质上是意象的。语法的象征体系为概念内容提供了一系列构造意象的不同方式。不同的语法表达式可以以不同的意象去构思观察到的同一情景,从而形成不同的概念内容。当人们使用了一种特定的结构和语法形态时,人们就是在选择一种意象来组织

4、概念结构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语法的意象的本质为我们理解词类之间的自由转换提供了认知基础,从而为理解语法隐喻提供了认知基础。  所谓的一致性就是词类的原型或者更确切的讲是词的原型用法。而语法隐喻的本质也就是有标记的形态句法的变异,是经验和意义的重新建构。本文只是将讨论局限于词类和词类转换的层面,实际上只涉及到了概念语法隐喻。而纯语法层面也是以原型而建构的语法类别,人际语法隐喻的一致式也是呈现原型的特征。根据语言的元功能理论,即语言具有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的理论,语法隐喻被划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三类

5、;概念隐喻又分为经验隐喻和逻辑隐喻,人际隐喻又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概念元功能包含两个次功能,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相应地,概念语法隐喻又分为经验隐喻和逻辑隐喻。经验隐喻的实现涉及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及物性系统包括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因子,它们构成小句的功能成分。随着过程的转换,各功能成分可以相互隐喻化,在词汇语法层体现为从一个形式(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副词短语等)隐喻为另一个形式。马丁的逻辑语义关系模式把小句的逻辑关系分为外部逻辑关系一一即小句之间的关系,和内部逻辑关系一一即小句复合体之间的关

6、系。逻辑隐喻主要体现在外部逻辑关系的实现过程中。  人际元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实现,相应地,人际语法隐喻也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在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即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到非一致性的实现方式,即是语气隐喻。情态系统被分为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情态隐喻亦分别从这两方面分析。关于情态隐喻理论中的归一性(polarity)及情态量值等问题未涉及。  逻辑语义关系中的内部关系,即小句复合体之间的逻辑关系,语篇隐喻通过利用名词、非定谓性动词

7、、语篇所指等方式,把它转换为对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实现。  认知语言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原型理论。人们是以原型为中心依据家族相似性而建立起对世界的分类。原型的理解有两个层面:第一,原型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作为其他成员,具有着不同程度的典型性;第二,原型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人们分类时的认知参照,是原型的例证。  词类是语法里的重要概念,因而也是意象的。同时,词类也是语言分类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依据原型而建构的认知过程。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和他后来关于语法隐喻的13种分类实质上就是词类的自由转换,即词类的非原型用

8、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语法隐喻就是所谓的名词化、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的现象。  语法的意象的本质为我们理解词类之间的自由转换提供了认知基础,从而为理解语法隐喻提供了认知基础;而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解释一致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有利于揭示语法隐喻的本质。  本文涉及的隐喻只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所指的语法隐喻。成分层次的语法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