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ID:26656125

大小:107.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1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2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4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法。三、德育目标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至”“明”等一些词的活用。2、掌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和课文简介,串讲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

2、写作的游记? 明确:《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 记是一种记叙文体。内容广泛,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写法方面比较自由,构思巧妙。在表达方面上可纯为记叙,可夹叙夹议,有的甚至议多于叙。(二)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二、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一)作者生平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

3、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二)时代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

4、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深探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研习课文(一)朗读课文。7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就是“读”,有一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由大家先朗读这篇课文。(二)正音(板书):舍(shè)庐冢(zhǒng)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miù)也窈(yǎo)然咎(jiù)无物以相(xiànɡ)胜(shēng)深父(fǔ)(三)理清思路。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第三部分(1、2):记游山所见及经

5、过。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第三部分(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四)研习课文第一段。1、掌握以下字词:偏义复词:庐冢,庐,房舍。冢,坟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房舍。词类活用:(1)“舍”:①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②房屋。例:屋舍俨然。③筑室定居。例:始舍于其址。④同“捨”,放弃。例:便舍船,从口入。)(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一词多

6、义:(1)卒:①死“死葬之”②终于。“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犹可识”。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文章);⑤文过饰非(掩饰)(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⑤主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4)盖:①盖音谬也。副词,表示推测,相当

7、于“大概”的意思。②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2、找出文中的判断句:A……者……也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4、状语后置:始舍于其址。(五)第一段课文分析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哪一个是本名?哪一个是

8、别名?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华山是本名;褒禅山是别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