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ID:2679736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_第1页
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_第2页
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_第3页
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经验方“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小儿慢性咳嗽的115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用儿咳方治疗;对照组用抗病毒和止咳西药治疗。结果两组近期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近期临床治愈明显优于对照组。【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中医药疗法;儿咳方/治疗应用;宣肺化痰止咳;儿童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2]。临床上引起咳嗽的

2、病因复杂,尤其是儿童慢性咳嗽,久咳不愈,不但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并给患儿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根据《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病因分类[2],本组病例主要讨论非特异性咳嗽,选取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两组病例,均经西药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的患儿,运用荔湾区名中医王艳珠老师经验方“儿咳方”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5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2008年慢性咳嗽诊断标准[2]。按挂号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

3、5.38±4.47)岁,平均病程(2.12±1.22)个月;对照组55例,其中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02±4.02)岁,平均病程(2.88±1.56)个月。X射线检查:胸片正常或双肺纹理增粗;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根据小儿慢性咳嗽指南诊断为病种分类见表1。表1115例慢性咳嗽患儿病种分类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药利巴韦林片和祛痰止咳药氨溴索片治疗,个别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观察组服用儿咳方治疗,药物组成:苏叶6g,麻黄5g,桔梗6g,北杏10g,法夏6g,冬花10g,川

4、贝5g,莱菔子15g,钩藤、甘草各6g,乌梅、白术各5g。用法:每日1剂,清水煎服,一般药量以小儿年龄大小决定: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00~200mL;学龄期儿童200~250mL,分2次服用。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定为3级:(1)治愈:咳嗽消失,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干啰音消失,X射线检查正常;(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或少量干啰音,X射线检查较前改善;(3)无效:咳嗽咯痰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3]。  2

5、.2两组疗效比较采用治疗后1周观察(表2)和2周观察(表3),8周随访,观察组患儿复感率仅为1.5%。表2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表3两组患儿治疗后2周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咳嗽是小儿常见、多发的肺系病证。本文所指的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4周,中医称为“久咳”。祖国医学治疗本病具有优势,能迅速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凡外邪入侵,必先伤肺,致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所以治疗时宜以宣通肺气为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健脾祛痰是治咳的第二重点。处方用药时尽量避免苦寒之品,以免伐生生之气。经验方儿咳方用苏叶、

6、麻黄调和营卫,透达表邪;桔梗、北杏宣肺达邪,利气止咳;法夏、冬花、川贝化痰止咳;莱菔子消食化痰;钩藤祛风定惊;白术健脾除痰;甘草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气厚,能入肺经敛浮热,纳气归元,故主下气,与麻黄配伍并等量使用,一散一收,止咳平喘效优,合奏宣肺化痰止咳之功。随症加减:热咳加鱼腥草、黄芩;寒咳加白前、橘红。笔者运用“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过程中,注意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在治疗时善用地龙、僵蚕祛风搜痰;太子参、砂仁健脾除痰。在临床中还要注意对家长进行饮食和护理指导,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饮食方面注意禁食生冷酸甜之品及肉汤,尤其是肉汤,很多家长急于补充营养,不知患儿脾胃虚弱,饮汤

7、后易伤食而生痰,咯痰更甚,这是与现代医学理论的最大差异。  本研究提示,“儿咳方”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的特点,对推广中医药进社区具指导性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