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

ID:26809760

大小:86.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_第1页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_第2页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_第3页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矛盾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解题   茅盾

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

3、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

4、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

5、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

6、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

7、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四、合作探究   (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

8、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