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ID:26863619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_第1页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_第2页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_第3页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_第4页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8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3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4年,全部治愈,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可获得满意疗效,减少术后复发。【关键词】鼻窦炎;真菌病;内窥镜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softreatingnoninvasivefungalnasosinusitisbynasalendoscopi

2、csurgery.MethodsTheclinicalfeatures,diagnosisandtreatmentofnoninvasivefungalnasosinusitisonthto4yearfolloentofnoninvasivefungalnasosinusitisbyappropriatenasalendoscopicsurgeryaccordingtothepatient’sconditioncanproduceasatisfactorycurativeeffectandreduceitsrecurrence.  KEYycosisendoscopy  由于抗生素

3、和激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长期不当应用,鼻窦的慢性真菌感染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随着临床上对鼻窦真菌疾病认识的逐渐重视,鼻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特别是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慢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本文对2006~2009年我院诊治的3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年。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全部为单侧病变。  1.2临床表现患者主诉不明原因涕中带血26例,鼻阻塞19例,头痛感12例

4、,脓涕15例,鼻腔异味14例,面部麻木感3例,眼胀痛3例。术前经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下鼻甲肥大4例,中鼻甲肥大或泡状中鼻甲10例,鼻中隔偏曲11例,钩突肥大或息肉样变13例,中下鼻道脓涕10例,中鼻道有黑色、褐色、灰黑色等干酪状团块或泥沙样物26例。冠状位CT扫描示:患侧鼻窦腔内均有模糊不规则软组织影,病灶影内部分区域有密度不均匀、不透光的钙化斑,32例局限于单侧上颌窦,6例同侧上颌窦、筛窦同时病变。4例有部分上颌窦内壁、中鼻甲及前筛骨质破坏。  1.3治疗方法38例患者全麻5例,局麻33例。病变仅局限于上颌窦者32例,合并累及筛窦6例。内镜下切除钩突,开筛泡,筛窦内有病变的先清理筛窦病变,再

5、用反张咬钳,扩大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彻底清除窦腔内泥石样物,利用不同角度的内镜可以观察到上颌窦全貌的采取单纯鼻内镜下手术,如不能窥及上颌窦全貌者,特别是前内侧壁者,则应采取联合手术,再行同侧下鼻道外壁开窗术。术中尽量保留轻度水肿而且表面光滑的窦腔黏膜,将术中标本和病变窦腔黏膜全部分类送病理学检查。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5~7天,未全身使用抗真菌药,按鼻内镜术后常规处理。定期复查换药,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痂皮、肉芽和囊泡组织,保持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辅以生理盐水窦腔冲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喷鼻1~3个月。  2结果  疗效评估采用(1997,海口)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

6、好,无干酪样物及无脓性分泌物;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窦腔内部分区域黏膜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有脓性分泌物和真菌团块;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息肉复发,窦口堵塞,黏膜水肿息肉样变,并见干酪样物或泥沙团块。全部患者随访6月~4年,均治愈,未出现复发。  3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该疾病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但是近年在健康个体体检中也可发现该疾病,表明真菌也可以在机体抵御侵袭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余均无明显全身性疾患。近年来认为鼻窦真菌感染主要因素可能是鼻

7、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和病变,阻碍了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真菌在窦腔腔中生长繁殖,以在自然口附近的病变较重,成为病灶中心,影响窦腔的通气引流而更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2]。本组患者中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和局部病变,其中下鼻甲肥大4例,中鼻甲肥大或泡状中鼻甲10例,鼻中隔偏曲11例,钩突肥大或息肉样变13例,也说明鼻腔局部解剖异常和病变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