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

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

ID:26879833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_第1页
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_第2页
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输血中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的统计分析陈秀梅(安徽省无为县人民医院中心血库238300)【摘要】正确鉴定血型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前提,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人为或技术因素导致血型检测错误仍时有发生,木文根据对实际发生过的28例血型检测错误的统计,试对其错误原因作一浅薄的分析。【关键词】交叉配学反定型实验主侧凝结次侧凝结正确鉴定血型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基木条件,对于ABO血型患者来说,其血型的鉴定一般并不复杂,似各地临床输血的实践表明,血型鉴定错误的情况并不罕见,根据笔者对从业以来的28例血型错误鉴定的分析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技

2、术因素或兼而有之。木文试对此逐一缕析。一、人为因素是最终导致血型鉴定错误的重要诱因血液从献血者处采集到最终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中,有众多的人为因数可能导致血型判定错误。虽然这些错误并不一定导致输血错误的严重后果,但它如果与其它技术因素结合就有可能导致输血错误,因此这些人为因素也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些因数主要有以下类型。1、献血过程中错误这种错误经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献血者有时记错自己的血型,但却向釆血人员作出非常肯定地陈述,这样误导采血人员在血型检测时常常疏忽大意,没有仔细观察匆忙下结论导致血型定型错误,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大多

3、医务人员还是比较尽职的;第二,在有的时候,由于是集体献血,因此采血人员常常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采血任务,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标记混乱、错误标记的现象。2、临床医生或临床护士的错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需要中请输血,由于医生不直接参与患者的血型鉴定,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自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或医生在看检验报告单时,把血常规上的白细胞分类中嗜碱性粒细胞的英文简写代号“B”误认为是血型B型,造成错误填写输血申请单。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或

4、交叉配血不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错误中,后者错误非常容易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临床护士一旦将两个或多个血液样本张冠李戴,在交叉配血过程是无法发现的,最后可能导致错误输血。3、检测人员的疏忽大意在血型检测吋,由于试管上未编号,离心后拿错试管,使之张冠李戴而造成血型结果错误;工作精力不集中,填写血型结果吋因笔误而造成血型错误;把ABO标准血清的“抗B血清”误认为B型血清,而“抗A血清”误认为A型血清,使之判定结果错误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二、交叉配血过程中的技术性错误上述人为因数导致血型检测错误并不必然导致错误输血的严重后果,因为在每次输血之前配

5、血人员都必须就患者提供的血液样本和所供血液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能够有效检测血型鉴定的正误。但是在奋些特定情况下,交叉配血也存在技术性误差,不能完全无误地检测血型,如果此吋技术性错误与上述人为因数的错误发生巧合,则很奋可能导致错误输血的严重后果。例如一例被定型为A型血液的患者,在用A型血液对其交叉配血的过程发现主侧不凝结,次侧几乎也无任何凝结,因此几乎可以确定其血型。但配血人员发现患者可能是患冇淋巴癌,因此对患者进行血型反定性发现患者是AB型血液,结合患者患奋恶性淋巴癌抗B弱的特点,最终确定患者的血型是AB型,并对患者顺利地进行了输血。三

6、、血型检测错误的原因分析根据笔者对前文所说的28例错误的统计来看,奋46.4%(13/28)是由于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检测吋造成的差错,这其中人部分是检验者的粗心人意、责任心不强所致。造成血型错误原因的分类结果还表明,有17.9%(5/28)是由于临床医生在输血中请单上填错血型,21.4%(6/28)是由于临床护士混淆血标本,7.1%(2/28)是献血者的血型鉴定错误。为避免血型报告错误,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检验者在交叉配血吋应认真细致,必须对献血者的血型重复鉴定,才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另外应该注意的是:

7、新生儿,老人,低球蛋白症的白血病人或恶性淋巴瘤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而致低球蛋白的病人,先天丙球缺乏的病人,免疫缺陷者,骨髓移植病人,双胞胎嵌合体。这些患者的血型鉴定过程中的反定型试验经常会出现弱反应或缺失抗体,造成血型鉴定困难,其至血型的错误(2/28,为7.1%)。此吋应对受血者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和加温并做血型反定型检测。这样既使血型鉴定较顺利,也避免了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以确保血型结果的正确。参考文献[1]赵桂芝.临床检验学[M].第3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2.[2]叶应妩,王毓三,孔宪涛,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8、.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89-90.[3]陈忠,王雪明.手工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临床检验杂志,1997,15(1):61.[4]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