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

ID:26921126

大小:57.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及课后反思(公开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8、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3、德育目标: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教学过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并板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二、投影简介作者: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孟子》一书,是儒家经

2、典之一,分7篇,共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放录音范读课文五、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梳通文意六、反复朗读,体会文意,为分析理解课文做好充分准备。     七、合作精讲(一)学生圈点勾画出疑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也可以让学生举手示意,老师再加以疏导,共同解决。重点掌握注释中的实词。(1)、词类活用: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

3、…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①所以 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②入 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③出 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④举于士(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⑤举于版筑之间(

4、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4)、通假字①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③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第二课时3一、合作精讲(二)1、赏析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探究问题:提问:(1)、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  教师小结: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

5、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2、指名读第二段(1).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归纳: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

6、一个人的才能)过渡:文中在亮明了观点(人要担当大任,应当先受艰苦磨炼)之后,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看第三段。3、指名读第三段提问: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   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用于心、衡于虑)   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色、声)教师归纳:由引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国君就会怎样?(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那国君就

7、会怎样?(安于享乐,骄奢荒淫……)如果这样,那国家必将怎样?(灭亡)所以,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怎样?(苦其心志……所为,即经过艰苦的磨炼)过渡:经过以上分析论证,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齐读第四段。二、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程度。 三、知识梳理:1、文章中为了论证论点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你能沿着作者的思路在列举几例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归纳: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多次被炸伤发明炸药;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四国外语……2、孟子认为造就人

8、才需要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但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经历了许多磨练却没有成才,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3学生畅所欲言,师生评议,归纳:经历艰苦磨难只是一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经历了磨难又没成才,说明他主观努力不够。3、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面对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你如何理解孟子“生于忧患,死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