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ID:26936521

大小:54.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_第1页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_第2页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_第3页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内容摘要: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经受挫折人人不可避免。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国家繁荣重任,承担民族振兴使命。加强其困难和挫折教育,磨砺其经受挫折能力,是个体发展之需,也是国家发展之急。关健词:中学生挫折教育挫折能力思考.中学生挫折能力现状一是“温室”培育。在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深受家长的溺爱,处处养尊处优,受到家长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呵护照顾,很多事情都由家长帮办,称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什么事,有人为他们想办法,照顾得无微不至。二是不够成熟。中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心理和生理的逐渐成熟,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他们既渴望独立

2、,又希望依赖,但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未完全成熟,因此,意志力比较薄弱,一旦生活中出现一些挫折、困难、失败,孩子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而对一些问题,就会逃避,难以接受。三是抗挫较弱。许多中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一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而往往采取回避、逃脱的方式,有的甚至轻生酿成悲剧。有的学生遇到同学间人际关系出现障碍时,内心产生焦虑,但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调节情绪、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苦恼。二.挫折教育重要且必要1.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需要。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

3、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现在社会是竞争社会,尤其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要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2.挫折教育是家校培育需要。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孩子依赖性很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同时,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一一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能力培养,尤其是对孩子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大量事实证明目前学生的耐挫能力很差,遇到失败若没有家长或老师的正确引导,是无法走出困境的。3.挫折教育是个体发展需要。挫折无处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不

4、可能是鲜花铺就的坦途,可能会遇到荆棘或沼泽,可能要经受挫折和委屈。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三.五方着力提升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着力,从而形成挫折教育整体效果。1.启迪思想,教育学生顺势而为。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致于遭到挫折便

5、束手无策。老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2.创设情境,锻炼学生逆境奋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和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自强精神。提供智谋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孩子的挫折耐受力,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主动创设挫折情境更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能弥补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3.以身作则,激励学生赶学比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因此教师可通过小榜样战胜挫折的事例感染学生,这些事实都发生在同

6、学们身边,使他们感受深刻的挫折教育。1.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推进。把挫折教育狭义地理解为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与挫折教育的本义是相去甚远的。挫折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如何引导受挫折的孩子,让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相伴随,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从而培养孩子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由于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因此,教师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2.多方切入,增进学生全面提升。挫折教育需要从“爱”、“合”“度”“异”“恒”等方面加以整体推进。“爱”即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以真诚贯穿整个挫折教育的始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合”即挫

7、折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度”即挫折教育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能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奋力追求;“异”即根据不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类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恒”即挫折教育不是靠短时集中的突击训练,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市鹤湖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