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

ID:2694573

大小:7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7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 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土地资源的特点】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富矿少,贫矿多。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

2、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3、农业的高剥削率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中国

3、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土地所有制结构】(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也是发展最充分、最典型的土地所有制形式。(2)国家土地所有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土地所有制主要包括:大量未开垦的土地,诸如山林川泽沙漠荒地等。国家直接控制的可耕土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大量、普遍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规模小:由于它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占有土地的

4、数量受自身经营能力的制约,在资金等物质生产条件都较恶劣的环境中只能寻求在数量有限的小块土地上不断地投入劳动力,强化精耕细作的程度。极不稳定,流转速度快:一些自耕农通过购买土地上升为地主,更多的自耕农则可能丢失土地而破产。土地买卖机制、土地兼并机制、土地离散机制同时起作用的结果,造成土地关系的剧烈动荡。制约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十分缓慢。 【租佃关系】传统社会租佃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1)依附农租佃制,这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关系,地主对于佃客及其家属的人身享有管辖、处罚和役使的权利,还有权限制他们的自由,可以迁徙转让他们。(2)分成租契约租佃

5、制,这是一种经济强制关系,佃农基本上拜托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处于半分离状态。(3)定额租契约租佃制,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分解。这三种租佃制对佃农的剥削是十分残酷的、具有封建性。严重影响了我国近代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综上所述,土地所有制结构和租佃关系是影响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主要原因。三、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土地运动机制变动趋势。【土地买卖机制】土地可以作为商品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机制】社会财富地产化、土地占有集中化。土地兼并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土地离散机制】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

6、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大地产的重要原因。第三章工商业发展与主要制度安排一、论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及其特征【发展阶段】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发展特征】1、手工部门不断增加2、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3、手工业生产

7、规模扩大;工场手工业的出现4、手工业分布随经济中心逐渐南移5、官营私营手工业并存二、简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商业中心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朝始见征兆,唐后期加快发展,到宋代乃告完成。2、城市之后,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专业市集,新兴市镇。3、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加,行业细分,民用农副手工产品的地位提升。4、商业开始时局限于流通领域,到传统社会末期逐渐与生产过程结合,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等。三、试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制度及

8、其对其时商业发展的影响【专卖制度】指某些重要的工商业部门禁止私人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