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3

沁园春 长沙3

ID:26979456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沁园春 长沙3_第1页
沁园春 长沙3_第2页
沁园春 长沙3_第3页
沁园春 长沙3_第4页
沁园春 长沙3_第5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 长沙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词作中诗人形象,体会字里行间的澎湃激情,领悟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胸怀。2.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3.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温习以前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大致了解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历程。2.了解词的有关常识。3.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第一课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二检查预习1.背诵以前学过的两首毛泽东诗词2.有关词的文学常识(问答,学生答不出,教师解答)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

2、称诗余。词牌,曲调名。不同的曲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等都有不同的规定。词,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词的上、下段称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3.找学生朗读课文,关注以下字词:舸、寥廓、峥嵘、稠、遒、遏齐背齐答个别朗读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分清上、下阕在内容上的异同,并在诵读中感受意境。诵读、感悟四课堂讨论1.《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讨论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默读、圈点发言交流五自由朗读,尝试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

3、背,说明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背诵六进一步讨论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1.从“立”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前三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的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超脱。在此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卓尔不群”的形象。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在“寒秋”的氛围中,自然联想到古人的“悲秋”情结,且看欧阳修笔下的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

4、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廖;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联系“长沙”、“湘江”,我们又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样的环境萧索而空寂,使人压抑、孤独,几乎没有多少生机。那么,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2.“看”统领哪些词句?“看”到那些景物?明确:“湘江秋景图”思考、讨论发言交流发言交流思考讨论(山、林、江、舸、鹰、鱼:万类)3.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哪些关键词最富表现力?明确:遍、尽、透、争

5、、击、翔、竞。诗人从多角度描绘渲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辽阔的空间,一幅色彩瑰丽的画卷,晚秋的静穆中跃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了千古悲秋之气。4.此景让人联想到当时怎样的社会形势?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国共合作、国民政府成立可见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社会、国家、民族的极大关注,显示出广阔视野和博大胸怀。教师点拨: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5.从“怅”、“问”,又可看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对天发问,自然而然令人想起屈原的“天问”。诗人

6、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不同的是屈原问而无果,只是抒发激愤之情;而毛泽东则在问中求索,并进而油然升起了一种历史使命感。这就自然引起了下阕——这留作下节课讨论。6.背诵课文7.课后作业:熟背课文,并搜集三首以上其他毛诗。发言交流默读、圈点发言交流思考讨论发言交流思考讨论发言交流背诵第二课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检查背诵默写二找学生诵读诵读三进一步探究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1.由上阕末的深沉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

7、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少年心事当拿云。”用多媒体形式补充事实,印证词意: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c.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d.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e.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2.“恰”统领哪几句?那些词最有

8、表现力?统领以下七句。“正”、“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