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

ID:2700834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freelDA的水平。赵岫峰[16]等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去卵巢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学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不论是对照组还是去卵巢组大鼠,均可见大量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LPA和MPA,NOS神经元胞体呈梭形或椭圆形。不同的是对照组的NOS阳性神经元突起明显,分枝多或相互交织成网状;去卵巢组的NOS阳性神经元突起很短,几乎见不到分支;去卵巢组的动物MPA和LPA的NOS阳性神经元突起长度比对照组明显变短,差异有显著性(P<

2、0.01)。肖炜[17]等研究了去势大鼠血清性激素,NO,NOS,SOD,MDA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去势后随着血清E2浓度下降,NO,NOS,SOD水平也下降,MDA水平升高,E2与其它指标有相关性;用具有补肾益精、活血化淤的中药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得到调节,明显改善上述指标。方玉荣等[18]研究了围绝经期妇女血清自由基,测定结果显示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同时作者认为强烈地脂质过氧化反应还会造成广泛的心血管损害。5血脂方玉荣等[14]的研究发现,围绝经期血脂谱发生明显变化,其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含量升高,而载脂蛋白(ApoAl)水平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骨代谢王小云等[19]的实验说明女性在围绝经期骨代谢紊乱,以致骨量呈进行性下降,中药组和西药组能明显提高桡、尺骨的骨面密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补肾健脾的中药对病人无明显毒副反应,因此安全可靠。陈训华[11]通过连续3年的追踪观察,得出结论:围绝经期血清激素的水平变化与骨密度(BMD)逐年下降的趋势无相关性,而BMD下降是增龄、性激素下降以及遗传、运动等其它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雌

4、激素在这一阶段对BMD未起主导作用。蒋挺英等[20]的研究对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E2水平下降显著;PTH(甲状旁腺素)的水平有所升高;CT(降钙素)水平有所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围绝经期组P<0.05,绝经期组P<0.01。1,25(OH)2D3有所降低,但围绝经期组与绝经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E2在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丛建华等[21]实验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患者血清T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3,TSH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BG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

5、明显(P>0.05),资料显示围绝经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浓度减少,可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发生负钙平衡,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张莉[13]发现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血钙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血磷值下降,中药高剂量组、已烯雌酚组均可使降低的血磷值恢复正常。7组织学观察动物实验的组织学观察主要是卵巢、肾上腺。江仙远[5]实验发现更年鼠组原始卵泡少,退化卵泡多,发育正常的卵泡少,黄体数量少;更年康组初级生长卵泡增多,次级和成熟卵泡少,黄体数量少;青年鼠组原始卵泡多,初、次级卵泡增多,黄体最多;更年鼠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较青年鼠变薄,球、网

6、状带增厚(P<0.01),球状带变薄(P<0.05),而网状带亦有所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张雅萍等[22]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大鼠光镜观察卵巢皮质内有较多和各级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及黄体,闭锁卵泡很少。围绝经期大鼠生长卵泡较少,但闭锁卵泡较多,电镜观察围绝经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内线粒体较少、空变,滑面内质网不丰富,呈现细胞凋亡特征。8其它赖远征等[12]实验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使围绝经期SD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角化现象,中、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体重的影响不大。魏涛等[23]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7、RIA)检测了138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E2,瘦素水平,并与4名育龄妇女各项指标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瘦素在月经紊乱期妇女中有较明显变化,提示瘦素参与了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变化,并通过一些途径参与了激素的调节。胡守杰等[24]的临床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围绝经期妇女平均瘦素浓度和高瘦素者比例均大于育龄期妇女,因此作者推测可能是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后自身的一种代偿机制,其血清浓度均与年龄无关。9展望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疗效肯定,前景广阔,进一步

8、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目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尚存在一定问题。9.1目前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模型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上,而围绝经期的症状表现以主观感觉为主,动物无法表达,因此模型的建立难以和实际相符。如何建立中医症状的动物模型,是目前实验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9.2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DME、循证医学的技术与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