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ID:27082863

大小:397.01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2-01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_第1页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_第2页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_第3页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_第4页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的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相对技术差异论相互需求理论生产要素禀赋论里昂剔夫之谜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一)产生背景重商主义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第一节重商主义贸易理论(二)基本思想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最重要的手段3.国际贸易只对单方面有利4.国家干预对外贸易(三)政策主张1.限制金银输出的货币政策2.奖出限入的政策3.保护关税政策4.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四)

2、评价1.贡献(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2.局限性(1)局限于流通领域(2)未揭示产生贸易的根本原因与利益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一)产生背景亚当·斯密(1723-1790)所处时代是英国从原始积累让位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时代。工业:工场手工业高度发展,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农业:通过暴力夺取农民土地进行原始积累对外贸易:远远领先于贸易劲敌英国资产阶级获取很高利润,积累了大量财富,不再担心自由竞争,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第二节绝对技术差异论(二)对重商主义的批评1.批评重商主义的财富观2.批评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的主张3.

3、批评重商主义政策枉费心机(三)绝对优势理论内容分工前英法绝对优势差异铜(吨)大米(吨)英国100天200天法国200天100天可见:铜是英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大米是法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分工后英法两国的产量铜(吨)大米(吨)英国(100+200)/1000=3法国0(100+200)/100=3可见,分工生产后,投入的总劳动没变,但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加了。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水平假设国际交换比例=1:1铜(吨)大米(吨)英国3-1=21法国13-1=2可见,分工生产并交换后,两国都获得了利益。(四)评价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论证

4、贸易基础是绝对成本差异2.第一次论证了贸易的互利性3.存在的局限性一、比较优势原理——大卫·李嘉图(一)产生背景大卫·李嘉图(1772-1832)所处时代是英国发生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产业革命时代。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残余土地贵族阶级仍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作用.斗争焦点是围绕“谷物法”的修订第三节相对技术差异论(二)假定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2×2模型)2.自由贸易3.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4.平均生产成本固定5.没有运输成本6.没有技术革新7.劳动价值论(三)比较优势原理的

5、内容分工前英葡单位产品成本(人/年)呢绒酒英国100120葡萄牙9080根据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英国和葡萄牙不会发生贸易。两国的比较成本:葡萄牙、英国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比例:呢绒酒葡萄牙/英国90/100=90%80/120=67%英国/葡萄牙100/90=1.1120/80=1.5因此,英国在呢绒生产上有相对优势,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可按相对优势产品进行分工生产。分工生产后英国、葡萄牙的产量:呢绒酒英国(100+120)/1000=2.2葡萄牙0(80+90)/80=2.125可见,国际分工后,

6、世界产量随之增加。交换后两国国内消费量变化:假设国际交换比例=1:1呢绒酒英国2.2-1=1.21葡萄牙12.125-1=1.125可见,两国的消费量增加。二、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与局限性一些假定条件的限制:如机会成本不变、劳动价值论在有些情况下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如下表。不发生贸易的情况:(单位产品:人时数)甲国乙国产品X12产品Y24三、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生产量。(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利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三)固定

7、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利益(四)、机会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利益结论: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只是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第四节相互需求理论一、相互需求方程式(一)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例:假设投入等量的劳动和资本,英国和法国分别生产呢绒和棉布的数量为:呢绒(码)棉布(码)英国11.5法国12可见,法国生产棉布有比较优势,英国生产呢绒有比较优势。分工前国内交换比例:英国:1码呢绒:1.5码棉

8、布=1:1.5法国:1码呢绒:2码棉布=1:2分工生产后,国际交换比例:在1:1.5和1:2的范围内结论:两国之间呢绒和棉布的国际交换比例只能在上限(1:2)和下限(1:1.5)范围内变动。(二)国际交换比例决定贸易利益的分配(三)相互需求方程式的确定和变动需求方程式:两种产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必须等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之比。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