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

ID:2712460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1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_第1页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_第2页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_第3页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_第4页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刑法规制分析摘要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在阻碍实际权利人行使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权威的形象,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面临重大挑战。而虚假诉讼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监督部门没有做好对其的打击、检查工作,相应的刑法也没有对这类行为制订出详细、严厉的刑事追究制度和规范,这就使得目前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本文针对虚假诉讼的特征、原因、不利影响以及刑法规制进行重点的分析与研究。中国2/vie  关键词民事审判虚假诉讼司法权威刑法规制  作者简介:孙海涛,南昌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5

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ki.1009-0592.2017.04.051  近些年来虚假诉讼在民事审判司法过程中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使得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司法的公信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样严峻的时刻,国家相关司法部门需要针对其制定出完备的刑罚制度与规范来对其进行规制,保证民事审判的规范化、真实化进行。  一、民事审判中虚假诉讼的特点  (一)民事虚假诉讼的主体  即当事人之间通常都具有较为特殊的关系,案件参与者基本上都有夫妻、近亲属、同学等亲友关系,此外,一些参与者和诉讼当事人存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合作,如合伙人、商

3、业合作伙伴等。由于拥有这样的特殊关系为虚假诉讼的涉案双方共同谋合并提出虚假诉讼创造了深厚、坚实的信任环境和充分的作案条件,促使虚假诉讼更加方便、顺利地进行。  (二)在处理结果方面  虚假诉讼案件大部分是经过较为简单的程序进行审判和处理,通常使用调解的途径来结束案件。在虚假诉讼案件里,当事人在之前已经对案件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以及证据进行了商讨和策划,所以,在法庭审判中基本上不会出现较为激烈的矛盾和对立。与此同时,案件当事人想要尽量避免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诉讼情况,通常会极力要求法庭采用较为快捷的法律程序进行审理,大多数会自愿

4、进行调解。调解需要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而法官的工作着眼点通常放在审查调解协议的合法性上。却忽视了对案件本身真实性的调查,因此,当双方的调解协议基本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官会通过较为方便的程序处理并审判案件,使双方当事人达成目标之中的调解。  (三)在虚假诉讼的主要类型方面  其主要为经济纠纷。涉及经济纠纷的虚假诉讼案件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行为人要求重新确认和分割所诉讼的财产和相关利益,想明确得到诉讼案件中各个债权人的具体份额结果。诉讼当事人为了达到目的,就利用虚假诉讼的方式获取法院的合法判决来重新划分原来的财产或利益份额,再向法

5、院提出申请参与分配来获取真实债权人的应有份额,通过这样的方式,虚假诉讼能够谋取到非法利益。  (四)作案手法多样,较难查证  虚假诉讼案件当事人为了达到骗取利益的目的,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欺骗手法进行作案。第一种,捏造主要内容。一些当事人随意捏造被告所在地,再选择对应的管辖法院,以便更加顺利地进行诉讼。第二种,在审判之前拟定好虚假的调解协议。当事人一般很少亲自到庭审现场,大部分是由代理人参加诉讼,但其向代理人隐瞒了案件的真实情况,要求委托的代理人根据拟定好的调解协议上的内容在法院完成规定内容的调解,这样就迫使法院不能够在开庭审判过程中彻

6、底理清案件的来龙去脉。第三种,一些虚假案件当事人拒绝或尽量避免向法院提供书面或实物证据,使得法官无法调查清楚事件的原委,只能依据当事双方口述的内容进行调解,故而当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协议后就能达到骗取财产的目的。第四种,假冒顶替真实当事人。一些虚假案件的当事人假借他人的身份向法院提出诉讼,还有一些当事人暗自伪造代理手续和证件,向法院提交虚构的材料,以此来达到虚假诉讼的目的。  二、虚假诉讼的成因及其不利影响  虚假诉讼在我国民事司法审判中越来越广泛的出现,首先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经济交流方式的多元化而造成的不断增多的法律纠葛。

7、其次是我国的司法诚信建设不全面、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够具体化、严谨化、人民法院内部对于案件真实性的考核程序过于简化等。而除此之外,造成虚假诉讼现象频繁出现的关键原因是针对虚假诉讼的惩戒机制还不都完善。虚假诉讼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但是大多数国家对于虚假诉讼而造成的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都制定了明确的惩戒制度,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虚假诉讼刑罚规范。相比之下,我国在法律上对于虚假诉讼的规范和惩处制度还有所欠缺。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惩戒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诉讼欺诈行为的制度上没有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规定。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做出的行为是

8、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和收益的最大化,在违法行为获得利益远高于违法行为成本的情况下,大多数当事人都会受到利益心的趋势而进行违法行为。由于虚假诉讼一旦达成成功的调解协议,当时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虚假诉讼现象在当今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