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

ID:27125046

大小:271.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01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_第1页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_第2页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_第3页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_第4页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壮医药线疗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流传于壮族民间,是壮族人民在防治疾病的长期实践中,积累和整理的宝贵经验,是壮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黄瑾明、黄汉儒等人根据龙玉乾老前辈祖传经验整理出来的,并编写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书,当时在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现广西壮医研究所前身)对这种疗法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实践,实践证明,此疗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曾在当时医疗界掀起一阵小旋风,但由于

2、种种原因,此项技术曾一度衰落,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民族医药,各级医疗机构对民族医药高度重视,在南宁现已成立了广西壮医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医药人才,服务于人民。龙玉乾老前辈在其一生当中曾亲自施灸治疗病人十万余次,不仅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抢救了一些危重病人和治愈了不少奇难杂症,经过较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药线点灸的内容,扩大了他的应用范围。壮医对疾病的认识壮医对疾病的认识可以用一句口诀简单的概括如下:“疾患并非无中生,全凭气血不均衡”。人体气血与经络息息相关。经络是人体气血

3、运行的通道,他们内属脏腑,外络枝节,贯通左右上下,将内部的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及器官,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平衡。一旦这种平衡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它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功能。药线点灸疗法特点适应症广:龙玉乾老前辈祖传有如下口诀,“灸治铭言七大纲、寒热肿痿麻痛痒,一字一畴须当记,祛邪扶正得安康”。各科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等七个范畴的疾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简、便、廉、验、捷:

4、药线点灸疗法所需设备简单,一盏灯,一根线即可施灸。可随身携带,不受场所限制,试用方便,随时随地均可治疗。费用低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些疾(牙痛、头痛、鼻塞等)病见效快捷。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施灸时无痛苦,灸后无瘢痕,无后遗症,男女老少幼均易接受治疗。(本人观点:施灸前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详细询问病史,皮肤不能耐受及患糖尿病患者慎用此法)容易学习与掌握,便于推广。药线点灸腧穴的定位腧穴是药线点灸的刺激点,在临床上取穴的位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疗法的穴位定位法,与传统的中医针灸穴位定位基本相同,但也

5、有一定区别。特殊穴位简介梅花穴:又称局梅,主要针对肿胀或肿块部位取穴。以痛为穴或以肿为穴:一般不是取一穴,而是取4穴,如腰肌疼痛,则取疼痛之腰肌上缘两穴,下缘两穴。以肿为穴,一般指肿块顶端为穴,如外痔,取痔顶为穴。“长子”穴:凡皮疹类疾患,抓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的顶端为穴。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淋巴顶部为穴特殊穴位简介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脐四穴: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1穴,共四穴。关常穴:关节周围常用穴。止吐穴:鸠尾与膻中连线中点。背八穴:从

6、风门至大肠俞连线平分五等分,两等分交界处取1穴,每边四穴,共八穴。壮医药线点灸取穴原则根据龙玉乾老前辈祖传经验概括为以下口诀“寒手热背肿在梅,萎肌痛缘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症施灸不离乡”。详细的说。其原则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凡畏寒发冷的疾病,取手部穴位为主;凡发热的疾病,选取背部穴位为主;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穴位为主;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凡麻木不仁疾病,选取该部位经络的中央点为主;凡瘙痒疾病,选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累疾病选局部莲花或葵花穴。药线的分

7、类分3种:1号线:直径1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厚处的穴位与治疗藓类疾病,以及在冬季使用。2号线:直径0.7mm,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最广,适用于各种病症3号线:直径0.25mm,适用于灼灸皮肤较薄处及小儿灸治。施术要点明确诊断,选准穴位:口诀“若悉邪袭何家始,详询细切便分明,露迹尤可目判定,不明之疾络中寻”。点灸操作方法持线:食指、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至2cm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施灸:食指定穴,拇指按压。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穴一壮,灸处可有

8、轻微灼热感。手法:龙玉乾老前辈祖传经验口诀“以轻应轻,以重对重”。何为轻何为重?“平而易忍则为轻,越范难恶方为重”。临床应用牙痛迎香:鼻翼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地仓:口角外侧旁开0.4寸颊车:咬肌隆起处合谷:第1、2掌故之间,约当第二掌故桡侧中点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交界处头痛头维:额角发际上方0.5寸。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攒竹:眉毛内侧端。百会:后发际中点上7寸。感冒头维:额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