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

ID:42487482

大小:389.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9-16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_第1页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_第2页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_第3页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_第4页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口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操作点灸前的准备备好火源备好药线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耐心解释,消除顾虑严肃认真,合理处方操作技术要点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1~2厘米。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每次一个穴位灸一壮。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药线点燃后,一

2、般会出现四种火候:明火、条火、珠火、径火。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临床应用原则是: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手法。3.防止感染:点灸后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续点灸后会出现浅表的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自行消失。不要用手抓,以防感染。万一抓破,保持清洁或用75%酒精消毒即可。注意点灸禁忌事项1)孕妇禁灸,尤其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面目时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眼区及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

3、饥饿时慎用:6)各种皮肤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牛肉、竹笋等发物。特定穴位1.梅花穴[位置]肿块或皮肤损害处。[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穴分布。[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2.莲花穴[位置]在皮肤损害处。[取法]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作用]祛风止痒,软坚散结。[主治]癣症和皮疹类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3.葵花穴[位置]在皮肤病损处。[取法]按照局部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

4、周边和病损部位取一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作用]祛风止痒,软坚散结。[主治]各种顽固性的癣类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4.结顶穴[位置]在各处肿大的淋巴结上。[取法]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若无淋巴结肿,此穴无法取。[作用]消炎解毒,软坚散结。[主治]各种炎症。[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5.痔顶穴[位置]在外痔或肿大突出肛门口的内痔上。[取法]取外痔顶部或脱出肛门口外的痔顶部为穴。若内痔不脱出肛门口外,此穴无法取到。[作用]活血消肿,消炎止血。[主治]痔疮。[点灸法]每天点灸1~

5、2次。穴6.长子穴[位置]居在皮疹出现处。[取法]询问病人,以最早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作用]祛风止痒。[主治]各种皮疹类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7.脐周四穴[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取法]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作用]温经散寒。[主治]腹痛、泄泻。[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8.下迎香穴[位置]在面部鼻翼外下方。[取法]于迎香与巨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作用]通利鼻窍。[主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9.启闭穴[位置]在唇齿处。[取法]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

6、线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作用]醒脑通窍。[主治]牙关紧闭。[点灸法]连续反复点灸,直至病人苏醒,牙关紧闭消除。10.鼻通[位置]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法]正坐,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作用]通利鼻窍。[主治]感冒鼻塞、鼻炎等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1下关元穴[位置]在下腹部处。[取法]于脐下关元穴下0.5寸处取穴。[作用]温肾益精,补气回阳,调理冲任,强壮补益。[主治]阳痿、早泄、腹痛、阴痒、遗精、月经不调、妇人带下、痛经等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2.止吐穴[位置]在胸

7、部。[取法]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作用]宽胸利气,降逆止呕。[主治]恶心呕吐、胸痛等。[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13.膀胱三穴[位置]在下腹部。[取法]于因尿潴留而隆起的膀胱上缘取之,左、中、右各一穴。[作用]通利小便。[主治]癃闭。[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4.食背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于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处取之。[作用]健运脾胃。[主治]胃肠道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5.食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于食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作用]通络止痛。[主治]前额头痛。[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

8、6.中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于中指次节关节中点处5分取穴。[作用]通络止痛。[主治]颠顶头痛。[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7.无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取法]于无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