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

ID:27128057

大小:76.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1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_第1页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_第2页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_第3页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_第4页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本身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少一些固定的预设,多一些课堂的生成。我们可以在学生的课程需求中,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一生、生一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促进课堂的生成。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f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1]如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科学预设怎样理解预设?预设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

2、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展开;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怎样冰能实现科学的预设呢?第一,科学的预设來自对文本的深透理解。教师可以参考各种相关教学资料,但是要能跳出资料的圈子,有g己的理解。我更主张教师备课时什么资料也不看,自己先认真地读三遍,勾画圈点出自己理解的重难点,这样才容易明白阅读的障碍所在。然后尽可能地多查阅资料,还要了解文学界的新动态,收集丰富的文章解读材料和视野开阔的分析评论,这样才能更深透地理解文木,避免由于教师对文本的误读导致教学目标设置的偏差,甚至对学生产生表妞化、片面化和概念化的误导,或者脱离文本

3、去拓展等。第二,科学的预设来自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耍尽可能全面地对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分析,我们倡导的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教学,因此结合文木对学情进行分析是预设的首要依据。多设想一下,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体验一下学生的心理、学识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知识需要。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需要补充?哪里需要引导?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才可能预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案。二、艺术生成怎样理解生成?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怎样实现艺术生成?首先,艺术的生成来自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学过程的真情投入。尊重才会产生精

4、彩的生成。其次,要实现艺术生成还应该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1.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2]。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学生的质疑中捕捉生成点。案例h《松鼠》(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法国作家布丰的《松鼠》,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不和谐的咅符。”我笑着问:“为什么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没有亲眼见过松鼠,读了这篇文章,了

5、解到松鼠原来是个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我感觉自己很喜欢它。可是,文章最后却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我在读到此处时,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祅吗?”同学们:“你们当屮有没有人认力这是不和谐的音符呢?”“那就请你们继续说说你们的理由吧。”生1: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中有这样几句话:“你一定很喜欢动物吧?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将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我认为课文的结尾

6、与本单元的主题是不吻合的。生2:布丰生于1707年,死于1788年。可能在18世纪人们还没有环保的意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读到松鼠可以吃,感觉别扭,可能是我们在感情上已经把松鼠当作了我们的朋友突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我问:“你有话要说?”生3:我不同意以上几位同学的观点。今天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我想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这样结尾,既照应开头的“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可爱的小松鼠的了解,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1.在对文木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对课文的多元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大胆

7、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的不同见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反复碰撞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案例2:贾平凹的《月迹》(七年级语文下册)“月亮是个什么呢?”“我”问。“月亮是我们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我”说。我笑着问:“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生h月亮是个甜甜的饼。生2:月亮是个美好的思念。生3:月亮是个天真的孩子。师:说得真好,说出了你自己对课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