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

ID:39593636

大小:898.1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7-06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_第1页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_第2页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_第3页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_第4页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常见病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棉花病害全世界已知120多种,中国报道40多种,其中主要有苗病、铃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10-15%。苗期病害在各大棉区都普遍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病率有时高达50%,死苗率达5~10%,造成棉田缺苗断垄。枯萎病和黄萎病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我国个别省、地发生,80年代已遍及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危害十分严重,估计年损失皮棉达10万吨以上。棉花烂铃在黄河流域多雨年份极为严重,造成产量损失达10~30%,并使纤维品质变劣。苗病、枯萎病、黄萎病、铃病造成损失严重,多年来一直是棉花研究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加强对这些病害

2、的研究和防治是保证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中国按自然区域可划分为五大棉区,各棉区的病害发生种类不同。①黄河流域棉区,即秦岭、伏牛山、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北部特早熟棉区以南,西起陇海,东至海滨。苗期以立枯病为主,红腐病和炭疽病也有发生,枯萎及黄萎病混合发生,铃病中疫病烂铃最普遍,其次为红腐病烂铃,炭疽病烂铃则较轻。②西北内陆棉区,六盘山以西,包括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甘肃和宁夏沿黄河灌区。黄萎病发生轻,枯萎病、炭疽病、黑根病等较重,局部地区角斑病严重,苗病不突出,烂铃很少发生。③北部特早熟棉区,千山山脉以西、西北内陆棉区以东,包括辽

3、宁大部、晋中、陕北及陇东。苗病较重,黄萎病为主,枯萎病、铃病亦有发生。④华南棉区以铃病为主,棉枯萎病及黄萎病也有发生。⑤长江流域棉区苗期以疫病、炭疽病发生较多,立枯病和红腐病也有发生,枯萎病发生较重,黄萎病在局部地区发生,铃病中以疫病烂铃最普遍,中、下游地区炭疽病烂铃也相当严重。棉苗病害主要有根病和叶病两大类10多种:近年苗病病原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苗病是由多种病原复合侵染所引起的。从绝大多数病苗可分离到炭疽、红腐和立枯三种病原物。根病类发生在子叶期至2片真叶期,由于根茎过于幼嫩抗病能力弱,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最常见的有3种:A、

4、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病幼嫩茎靠近地面处出现淡黄色病斑,再后病斑围绕嫩茎,形成黑褐色腐烂,造成弱苗乃至枯死。B、炭疽病(Colletotrichumgossypii)。病苗在根茎交界处出现红褐色条斑,组织硬化、凹陷、开裂,严重时病部变黑,称之为黑根病,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红色黏稠胶状物,幼苗枯死乃至死亡。C、红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又叫烂根病,芽苗出土前就开始发病,棉虽已发芽,但幼芽变为黄褐色,腐烂死亡。子叶期发病,根尖同黄变褐,而后根全部变为黄褐色,嫩茎和根变肥、肿大,有分段的黄褐色病

5、斑,后变黑褐色、干腐乃至死亡。猝倒病(Pytiumaphanidermatum)、疫病(Phytophthoraspp.)。叶病类发生在棉苗的子叶或真叶上。A、黑斑病(Alternariaspp.)。主要发生在1-2片真叶期。黑斑病的病斑最初紫红色,周围有紫红色圈,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叶柄上病斑黄褐色,后形成环切斑,致使叶片脱落。B、茎枯病(Ascochytagossypii)。从棉苗后期到成株期均能发生,为害叶片和嫩梢。叶片上病斑呈淡褐色,近圆形,边缘紫红色,斑内可见一些小黑点(病菌的孢子器)。嫩梢上及叶柄上为褐色梭形,可

6、引起嫩梢枯死,叶柄及叶片凋萎。C、角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发生在子叶、真叶及嫩茎上,病斑最初呈水渍状,后变黑褐色。在真叶上,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发展呈长条弯曲状。子叶上病斑沿叶柄发展可侵染到子叶节。嫩茎上的病斑呈黑绿色,发展成黑褐色条。D、苗期枯萎病。子叶期即可发生,定苗前后达到高峰。病苗叶片上出现褪色斑,斑内的微细叶脉变黄,呈黄色网状纹,也有子叶变紫红色,出现紫色网状纹。病苗根茎外表无症状,但茎内的木质部呈褐色条纹,最后病苗萎蔫枯死。防治棉苗病害的措施是根据病害的传播途径和侵染特点而

7、制定的,通过培育壮苗早发、消灭种子和土壤中的病原。培育壮苗早发,首先要精选种子,其次要适期播种、足墒播种。播后遇雨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并尽量减少种子在土中的萌芽时间。消灭种子带菌,通常采用“三开一凉“温水(55C-60C)浸种0.5h的办法。用杀菌剂拌种:常用的杀菌剂有五氯硝基苯,多菌灵,代森锰锌,托布津以及甲基立枯磷等,一般按有效成分计算,用干种子量的0.3-0.5%左右与温水浸过的棉籽(晾至绒毛微白后)拌匀即可。叶部病害可喷洒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上述杀菌剂无论用于拌种、浸种还是喷洒时均可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以便病虫兼治。棉花根腐病

8、和黄萎病棉花立枯病Rhizoctoniadamping-off棉花立枯病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wiltofcotton)分布:世界分布,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现在我国北方棉区较南方棉区重。发病时期:苗期到花期,花期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