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

ID:27327469

大小:4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2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_第1页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_第2页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_第3页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_第4页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针对toxR基因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DevelopmentofatoxR-based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assayfordetectingVibrioparahaemolyticus[关键词]toxR基因;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本研究通过toxR建立了高特异、敏感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根据已有的toxR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使用36株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他39

2、株菌株进行了特异性检测;使用ATCC27969菌株,进行了灵敏度实验,梯度稀释从108CFU/ml到0。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纯培养中的检出限为47-470个细胞,是普通PCR的100倍;不用富集可以检测到每克牡蛎样品中的1.1×105个副溶血性弧菌细胞,达到普通PCR100倍以上的灵敏度。纯培养和牡蛎样品中检测时的标准曲线表明细胞数量与荧光或浑浊度信号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以后可以应用到生蚝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180/1

3、0/41,2010)2.基于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的PCR方法区分弧菌种=PCR-basedmethodfortargeting16S-23SrRNAintergenicspacerregionsamongVibriospecies[关键词]基因;PCR;弧菌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基因间隔区(IGS)可以对弧菌分型的新颖、快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该方法针对细菌染色体上的16S和23SrRNA基因间的间隔序列。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势进行了系统优化,解决了异源双链形成并实现了快速的重

4、现分析。通过对69株典型的弧菌进行了系统验证,建立了48种弧菌基因间隔区分型数据库。通过几种聚类方法分析这些数据,都能够很好区分这69种类型的菌株,表明该PCR指纹方法能够在种的水平上很好区分弧菌。这种快速、可靠、高效的基因间隔区分型方法体系,特别是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不但能够在种的水平上区分、鉴定,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亚种的水平。(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180/10/90,2010)3.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弧菌的两个新种与霍乱弧菌密切

5、相关=ComparativegenomicanalysisrevealsevidenceoftwonovelVibriospeciescloselyrelatedtoV.cholerae[关键词]基因组测序;PCR;霍乱弧菌研究利用基因组测序鉴定两个弧菌新种:RC341和RC586。根据整个基因组的平均核苷酸值(ANI)、平均氨基酸值(AAI)、rpoB基因相似性,多基因序列分析(MLSA)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新种与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相似。在鉴别和选择性培养基上RC341和RC586分别表现出与

6、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相似,但它们的基因组存在12至15%的差别。RC341和RC586分别有2104(59%)和2058(56%)个开放阅读框与已研究的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主要基因组相似;两新种间有2926个相似;并发现了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毒力相关因子和毒力岛其中包括VSP-I和II。分析结果表明以前称为霍乱弧菌变种的这两种环境弧菌,是从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进化分支上进化的新物种。(http://ukpmc.ac.uk/abstract/MED/20507608,2010)1.为什么细菌的次要染色

7、体上的基因进化更快=WhyGenesEvolveFasteronSecondaryChromosomesinBacteria[关键词]基因;染色体;进化从伯克氏菌和弧菌两个属中选择由复染色体组成的细菌基因组,并量化了各属内同源基因的进化速率(dN和dS)。次要染色体上同源基因的两个进化速率参数比在主要染色体上的要大。此外,发现在次要染色体上存在较弱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更快的变异和通用密码子影响染色体定位,使得次要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较少的复制下或特异基因的选择下,能够较快适应选择。使用复染色体和单染色

8、体上共有的同源基因评价了这些选择。这些同源基因的调整分析表明本质上快速进化的基因存在于次要染色体上;但是,次要染色体的长期进化促进了置换速率。总之,细菌的次要染色体是进化区,在这里基因可能因为较少的使用,而保护较弱,从而进化更快。(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369015,2010)2.DNA腺嘌呤甲基化保证了霍乱弧菌的两个染色体在每一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DNAAdenineMethylationIsRequiredtoReplicateBothV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