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

ID:27335132

大小:72.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_第4页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形容词重叠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综述重叠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手段,是大部分语言都具有的共同属性,顾良玉(2007)认为在汉语中,词语的重叠方式主要有三种,语法形态、构词方式和修辞手法。动词和形容词重叠W来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问题,也有很多与之有关的论著,形容词重叠可分为完全重叠和不完全重叠,不完全重叠如“马里马虎”“糊里糊涂”“傻啦吧唧”“绿油油”“红彤彤”等数量有限,表义单一,在此不再赘述。而状态形容词本身数量很少,能重叠为ABAB式的就更少了,其中颜色类词占大多数如“通红”“火红”,还有一些表示冷热的如“冰凉”和

2、方式“笔直”主要功能为充当补语。本文主要就学界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和性质形容词重叠AABB式能够重叠的条件的研宂成果做简要的梳理,并介绍他们在形容词重叠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和存在的分歧,以期对形容词重叠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朱德熙先生(1956)就在其《现代汉语形容词研宄》中详细介绍了甲类形容词和乙类形容词,及其重叠后充当句子不同成分的语法功能以及表达的感情色彩,并指出形容词重叠后其指称性大大降低。虽然重叠后可以充当诸如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多种句子成分,但通过语料分析,形容词重叠后描

3、写性增强,充当状语是其最重要的语法功能。张爱民(1996)论述了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他成分的比较并从儿化、语调方面解释了单双音节重叠后在充当定语和谓语的不同功能。近些年来,随着国外语言学思潮的传入,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介绍,不少学者试图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形容词重叠问题,运用诸如原型理论、重叠相似性等方法老研宂形容词重叠,如王贤川、张积家(2009)通过心理语言学实验的方法考察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李劲荣(2004)用原型范畴的理论来论证具有原型性的词更容易重叠。而对于哪些形容词能重叠哪些不能

4、重叠,崔健新(1995)、主要从结构、语音、语用的角度分析了重叠的原因,而李劲荣(2004)?t从语义因素来阐述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生动性和描绘性使其得以重叠。下文简单介绍各学者对形容词重叠条件的认识,并试图找到共同点和存在的分歧。李大忠(1984)在《不能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中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能够重叠的形容词的范围,崔建新(1995)论述了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认为过去有些不能重叠的形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有些形容词变得能够重叠,其语料来源广泛,不仅有白话小说,还有广告,诗歌,歌

5、曲等,但有些语料如“这是一个荒荒唐唐的故事”,“是你给我热热烈烈的向往”,“卡森啤酒:清清爽爽,纯纯正正”等,我们认为这些更多是修辞手法,是暂时的活用而非固定用法,将语法形态与修辞混为一谈,是不合适的。崔文也认为形容词重叠使表意生动,更具描写性。在他看来,并列式形容词、带词缀如“气”“然”的形容词、联绵形容词如“慷慨”“缠绵”、音译形容词如“幽默”都容易重叠,只要遇到合适的语境就会成为现实。他注意到音节对形容词能否重叠的影响,另外,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如“开心”一词从不能重叠到重叠。表明帕默

6、尔“语言形式的顽固性与其说是依赖于它的‘支持者’的数量,还不如说是依赖于它的使用频率”(李荣译《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使用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影响。但他不赞同语体特征对形容词重叠的影响。朱景松(2003)认为形容词量的因素对重叠能力有影响,而在量的因素上,那些容易变化的易重叠,如“深”“浅”“诚恳”“紧张”没有比较或变化的,一般不能重叠,如“对”“广”,而有些词本身含有绝对的量或量已达到极致不能重叠如“笨重”“旺盛”。但有种情况例外,性质上没有量的变化但说话人觉得能够变化如“满”“规矩”等,也可以重叠,表现

7、出人的参与性对词汇的影响。这与朱先生认为形容词重叠后表估主观价意也是相符的。形容词是否容易被感知,是否具有形象性,是抽象还是具体都影响其是否能够重叠,在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上,词义越抽象,越不容易重叠,如“轻”有重量小和用力小两个义项,“轻轻地碰了她一下”明显是用力小上的重叠。通过大量语料发现,那些容易被感知比较外显的行为更易重叠,而在形容词的自控性程度上,那些自控性程度高的词更易重叠,词义的褒贬对重叠能力也有一定的制约作川,褒义词更倾句于重叠,贬义词重叠能力差,但也冇特例如“毛毛躁躁”“疲疲塌塌”等。而李劲

8、荣(2004)则分别从语义基础和认知方面来解释双咅节形容词重叠,认为典型性越高,重叠的可能性越大,就单音节词来说,由于其是最典型的形容词,具有形容词的典型特征,最易重叠如“火”“高”等,口语性较强的词也容易重叠如“慢”“脏”。程度性隐匿的词较容易重叠,这与形容词重叠后表示量的增加不谋而合。构词语素的意义越具体越容易重叠并从语素的性质,并从词义的具体度,语体色彩和程度性的显现来说明为什么并列式的形容词更容易重叠,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