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

ID:27430254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3

上传者:U-991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_第1页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_第2页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_第3页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_第4页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之课堂讨论毕业论文邮编472541河南省3门峡市灵宝市灵宝秦岭学校许帆新课程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恰当地组织课堂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我经常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巧妙地设计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讨论,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组织好课堂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信息反馈量,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实施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活跃气氛,培养兴趣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教师1人讲得多,占的时间长,学生发言活动的时间短,内容少,课堂上学习气氛沉闷。而在讲授中有机地穿插1些课堂讨论,就会调动每1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惯性的概念,难于理解和掌握,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1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1名乘客在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对于落在何处,有两种观点:1是认为落在原处;1是认为落在跳点的后方。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由于都想弄明白谁对谁错同学们便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经过1阵热烈讨论后,众说不1,气氛活跃,对此,我不急于加以评说,而是通过演示,让学生从中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同时我还指定结论正确的小组代表阐述理由,1人说,大家补充,直至说好为止。这样得到的惯性概念,学生理解的深,掌握的好。为保持课堂讨论的恒温,设立团结协作小组奖、口头表述优秀奖、进步奖等。对于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讨论中多鼓励,多奖励,从此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信,成绩就会稳步提升。1234567下1页2,反馈信息,矫正概念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单凭教师讲授学生听,这是单项交流,其信息反馈量小;教师问,学生答,气氛虽好,然而捕捉的反馈信息质量也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听少数优等生的,人云亦云的弊端不易排除,作为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如何很难从集体回答中判断好,而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分组讨论,1人回答,大家评论,从各自的发言讨论中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师生交流是多向的,传递信息是立体式的,学生可从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中受到启迪,长期困扰的问题和疑惑常常在讨论中迎刃而解。随着学生物理知识的增多,知识的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几个相似的概念之间往往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理解和应用,这时可通过讨论辨析清楚。如为避免压力和重力的概念相混,可设计这样1些问题让学生讨论: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2.重力和压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3.重力的方向向哪里,压力的方向向哪里?4.压力和重力有必然的联系吗?又如实像与虚像、凸镜和凸透镜、凹镜和凹透镜等都可以通过讨论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上1页1234567下1页学习牛顿第1定律时,同学们对定律中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叙述难于理解,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某1时刻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处于什么状态?过1段时间后处于什么状态?2.以10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当受到的1切外力同时撤消后,它将怎样运动?3.某1时刻物体的速度是6米/秒,过1段时间后增大到8米/秒,此时同时撤消物体受到的外力,物体将怎样运动? 4.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某1时刻的速度是8米/秒,方向向东,此时同时撤消物体受到的1切外力,物体将怎样运动?通过讨论,同学们弄清楚了定律适用的范围、条件及结论,并且进1步认识到,在不受力的条件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原来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那1瞬间,保持指速度不变大、不变小,也不改变方向,因而是匀速直线运动。讨论还巩固了惯性的概念,还为应用定律解答有的问题扫除了障碍。上1页1234567下1页3,训练思维,提高素质 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民主的1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当讨论达到高潮时,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强烈的心理冲动迫使每个人都紧张地思考,积极地探索,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小组合作也达到最佳状态。摩擦是学生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当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以后,再学习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环节,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举例说明。清你推平放在桌面上的书,使书运动,再在书下垫两3根圆铅笔,仍用力推书运动,体会并比较在相同的压力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在讨论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人人发言,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能将每1个学生个人潜在的竞争意识,求胜心理,尊重协作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1方沃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要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和提高创新素质的目的。上1页1234567下1页3,训练思维,提高素质 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民主的1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当讨论达到高潮时,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强烈的心理冲动迫使每个人都紧张地思考,积极地探索,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小组合作也达到最佳状态。摩擦是学生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当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以后,再学习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环节,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举例说明。清你推平放在桌面上的书,使书运动,再在书下垫两3根圆铅笔,仍用力推书运动,体会并比较在相同的压力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在讨论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人人发言,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能将每1个学生个人潜在的竞争意识,求胜心理,尊重协作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1方沃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要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和提高创新素质的目的。上1页1234567下1页 3,训练思维,提高素质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民主的1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当讨论达到高潮时,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强烈的心理冲动迫使每个人都紧张地思考,积极地探索,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小组合作也达到最佳状态。摩擦是学生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当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以后,再学习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环节,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举例说明。清你推平放在桌面上的书,使书运动,再在书下垫两3根圆铅笔,仍用力推书运动,体会并比较在相同的压力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在讨论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人人发言,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能将每1个学生个人潜在的竞争意识,求胜心理,尊重协作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1方沃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要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和提高创新素质的目的。上1页1234567下1页3,训练思维,提高素质 课堂讨论是体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民主的1种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当讨论达到高潮时,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强烈的心理冲动迫使每个人都紧张地思考,积极地探索,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小组合作也达到最佳状态。摩擦是学生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当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以后,再学习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环节,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举例说明。清你推平放在桌面上的书,使书运动,再在书下垫两3根圆铅笔,仍用力推书运动,体会并比较在相同的压力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你知道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在讨论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人人发言,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能将每1个学生个人潜在的竞争意识,求胜心理,尊重协作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1方沃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要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和提高创新素质的目的。上1页12345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