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ID:2748873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_第1页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_第2页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_第3页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_第4页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摘要:对于隐喻的理解和探讨,存在着多种维度的研究理论,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从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方面的两个理论维度出发,可以看到两者在捕捉隐喻本质和阐述语言使用中隐喻普遍现象方面的贡献。两者结合的互补性隐喻视角,能促进隐喻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升华,从而提供更完整的理论研究。中国4/vie  关键词:隐喻;认知语言学;关联理论;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1673-5595(2016)06-0076-06  接近和认识客体的现象和本质,需要思维从主体向

2、客体迁移,而实现语言与客观事件之间的认知联通,似乎只有隐喻才能完成这一跨越。对于隐喻的定义,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解读,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来自Lakoff和Johnson在其认知语言学相关著作中对隐喻的阐述。关于对隐喻的理解,Carston从关联理论视角提出了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认知定向观,认为人们的认知追求的是一种最大化的关联性,从而使得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传达出最佳的关联假设。[1]在言语交际中,即使话语隐喻不能表达一种完全准确的事物状态,但是会话对象也能够通过基于最佳关联原则的解释策略有效地推断出隐喻的

3、准确语境意义。尽管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都是为了探讨隐喻语言的意义,但是两者有着不同的理论目标和方法假设,因此鲜有学者尝试比较这两种理论。  本文通过对比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对隐喻解读的理论,认为尽管两种理论在宏观框架层面存在着不同,但是两者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融合它们对隐喻的理解与解读,从而将其整合成为一种关于隐喻的认知理论。笔者认为,这种互补性整合观对于思考语言与思维、理解隐喻语言与思维的复杂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认知语言学的隐喻  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隐喻是语言、思想和经验的基础。[2]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分

4、析语言学范畴和结构的概念与实验基础是很重要的,研究语言的正式结构主要在于思考其一般的概念组织、分类原则和处理机制。话语隐喻反映了人们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思维方式,如何用更加具体、熟悉的知识理解模糊抽象的概念(如时间、因果、空间取向、思想情感、概念理解等)。这些从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往往是非对称的。[3]也就是说,如果将映射的方向进行逆转,那么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推理和意思。如“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完全不同于“金钱就是时间”的概念。后者通过逆转的映射生成一种不符合规则的概念,我们也就很难理解“金钱就是时间”这一隐喻概念,因

5、为这一概念意义完全不符合普通概念在人们认知领域里的生成规则,从而产生了我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概念意义。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观察最重要的见解就是,隐喻从源域到目标域并不是映射单个元素,而是映射其关系结构和推理。来自源域的特定关键词可以激活一个概念隐喻,从而激活相关目标域的推理模式。  概念合成理论的兴起是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概念合成理论认为,在思维与交际充当局部明确结构(心理模式)的时候,心理空间就会介入到认知活动中。与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双域或双空间模式相比,在合成理论中多种心理空间都会加入映射过程中,这些介入的心理空间投射到

6、独立的合成空间,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在某种程度上与每一个输入空间不同的意义结构。合成理论在语言认知中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工具,可以解释更宽领域里的语言和认知现象。[4]该理论不仅能够解释隐喻现象,还能解释其他类型的认知活动,如各种语言意义的推理和出现。合成理论允许多域间非单向的映射,有效拓展了概念隐喻理论范畴。  同时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研究推进到了与语言神经理论相结合的层面。基于众多神经科学领域出现的新证据,我们得知大脑里并没有语言的专门区域,隐喻的理解也并不仅仅局限在大脑既定的几块区域。相同的神经元能在不同的神经元群中产生不同的功

7、能。认知加工过程的计算建模通过神经元的网络节点、连接、突触的强度和消耗的时间来实现。这些特征为解释持续隐喻思维和语言使用的不同方面提供了必要工具。模拟是隐喻神经理论的重要特征,而体验一直被认为在构建拥有图式结构的隐喻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概念隐喻通过连接大脑更高皮层区感觉运动系统的神经回路实现神经计算。隐喻映射通过结合存在于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元集群,从而产生更加抽象的概念。隐喻的神经理论为概念隐喻的产生提供了额外的动力,在语言的使用中被广泛地应用。  二、关联理论的隐喻  基于对话语的解释,关联理论提出关于人类认知的基本假设就

8、是,人们更加关注与其似乎最相关的信息。进化对我们的认知系统产生的压力使得我们的大脑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关联原则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的关联性。每一个话语的开始都在于获得别人的关注,从而产生一种关联期望,这个观点也被称为关联交际原则,即每一个明示交际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