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ID:27511284

大小:7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_第1页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_第2页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_第3页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_第4页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老子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摘要:本文对老子的美学思想做了简单论述,主要集中在对老子哲学体系中的美育思想的分析,对《老子》中一些独特的审美概念进行了阐释,并讨论了学习老子美学思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关键词:老子;美学思想;道法自然;素质培养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45-02老子是先秦时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在美学方面也有巨大的贡献。他的美学观点不仅影响了他之后的思想家如庄子等,更是深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道法自然”的传统也成为我们民族性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他的思想依然影响着我们美学

2、研究的方方面面,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冇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老子美学思想简述对于道家思想的研究,我们历来侧重于庄子。但我们研宄老子,虽然只凭着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依然可以说,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道家美学的创始者。因为庄子对道家美学思想的阐释是以老子哲学为依据的。“道”的概念在老子思想屮居于最高的地位,如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2]。老子所说的“道”是一切事物的源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木法则,也是老子对美学最高的追求。想要了解老子的美学思想,必须从其“道”的概念入手。《老子》全书五千余字,“道”出现74次,频率最高,且全书大部分章节都是围绕

3、“道”来写的。“道”是最高的美学范畴,是真善美的统一,其他一切美好的概念都派生自此[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道”生万物的过程,同样可看作道发生出具体万物之美的过程。其中的“一”,指美的整体。“二”指阴阳两元素,可解释为美的整体是由阴阳两种美的元素或美的属性结构构成的。“三”有几种说法,我认为在这里是指阴阳二气交合出的一种匀调、和谐的状态。“三生万物”,指的正是具体事物之美的产生。“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一章)。追求“道”才是最高的“德”(玄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老子的“道法自然”说集中体现

4、了老子哲学思想的特征,也表现出老子美学思想的特征[4]。老子美学思想从根本上可以说是自然美学思想和自然审美观。“道”是自然的,追求“道”的我们也要努力接近自然的状态,做到“无为”。老子认为,自然无为乃是人类社会和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最高法则。“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无为”之所以能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关键就在于“无为”乃“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五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子提出这一观点虽本意不属审美范畴,但在审美方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切艺术杰作,虽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却又处处合乎自然天成,仿佛是非人力所创造而成的。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从哲学角度揭示了艺

5、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一直被一代代文艺理论家、艺术家高度重视,不仅被运用于理论研宂领域,而且被用来指导创作实践。如刘勰“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陆游“文章木天成,妙手偶得之”、王国维“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等。老子思想中还有一些具体的美学概念,如“妙”。“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妙”是一种混沌的美,也是“道”自身所固有的美。中国审美文化中常用的术语,如:奥妙、玄妙、美妙、妙不可言等,源头都在这里,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这个美学词汇,给人共同的感觉:这种美的境界很高,不可解说,仍然属于一种混沌美(或模糊美)。比如王羲

6、之的《兰亭集序》,每个独立的字都极美,放到一起如家族出行扶老携幼,达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境地,这也是其被称为“古今行书第一”的原因。“大”也是老子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和美学范畴。关于“大”与“道”的关系,老子做了相当详尽的解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U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大”一方面就是“道”木身,另一方面乂是“道”高层次的显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也是这个道理。在老子的美学体系

7、中,“大”是一个几乎仅次于“道”的概念。老子认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咅希声,大象无形”及“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作为高层次的美学境界,与具体之美完全不同。“善”,意即符合“道”的行为。它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频频使用的一个美学术语,也是老子审美判断的一个关键词。老子评价“善与不善”,都是以其“道”为至高标准的。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最高的善像水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