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ID:27529841

大小:71.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1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2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3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4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氛围引导精神评价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48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即创设良好氛激励自王学习;提供自王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祌要

2、创设自主学习氛围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伹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

3、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祌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N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二

4、、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伹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也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5、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许多问题:(1)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2)写清国留学生用“标致”一词应怎样理解?(3)作

6、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藤野先生听到“我”将不从医,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祌情?(5)“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从阅读中领悟到写作的奥妙。庸师把答案直接交给学生,名师则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寻求答案。三、要培养自主精神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

7、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0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