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研究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研究

ID:27531929

大小:59.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研究_第1页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研究_第2页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相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瘻相关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瘦(LF)与早期肠内营养、年龄、性别、p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转移及肿瘤部位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术后淋巴瘘中早期肠内营养组高于非早期肠内营养组(10.7%比2.6%,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D2以上术式、胃中、上部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淋巴瘻的危险因素。【关键词】胃癌术后;淋巴瘘;相关分析规范彻底的胃周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环节,随着胃癌根治术的推广和淋巴清扫范围的扩大,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发生也逐渐增多。国

2、外文献报道,D2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0.3%〜0.4%,D2以上术式发生率可迗3.9%[1]。术后大量淋巴液漏出可造成病人免疫力低下、内环境紊乱、营养衰竭,导致严重后果,但由于该病的发病率低。相关的病例报道较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院近3年治疗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20例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胃癌根治手术336例,术后并发腹腔淋巴瘘20例,发生率5.95%。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62.6岁。肿瘤发生部位:贲门癌6例,胃体癌11例,胃窦癌3例。淋

3、巴结清扫范D2根治术7例,D2以上根治术13例。术后术后病理报告:管状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10例,均经非手术保守治疗。给予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使用全营养混合液方式经中心静脉24h持续均匀滴注,同时补充白蛋白,维持血浆蛋白在35g/L以上,必要时补充血浆。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具体思他宁6.0mg/d以24h微量泵持续泵入,连续治疗5_10d,平均7d,引流量0.05)。有作者认为胃癌术后淋巴瘘与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相关。此,术时看到乳白色的液体或无鲜血的管道样组织应逐一结扎,尤其是胃中上部肿瘤浸及后腹膜,清扫No8、9、

4、10、11、13、14、15、16时更应仔细。3.3淋巴瘘发生的预防近年来,随着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扩大,术后淋巴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开展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除术前,其发生率为0.07%,开展后有报道多迗3.10%[6],掌握腹膜后淋巴系统的分布与引流规律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胃癌淋巴结清扫时往往会损伤乳糜池或其周围的淋巴管网。特别是行D2+清扫术时易损伤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血管周围的淋巴管网,在此处操作时应仔细分离,对切断组织应逐一结扎。有资料说明术中用丝线结扎可减少淋巴瘘的发生,用电刀烧灼不能有效地凝固淋巴管腔易致淋巴瘘[7],不

5、宜采用。如用超声刀代替电刀则可有效地防止淋巴瘘的发生。文献报道D4术后与D2术后相比平均引流量、引流率增加,引流天数延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8]。因此对于早期胃癌及部分进展期胃癌,选择以D2为主的淋巴清扫术,既可以减少术后淋巴瘘的发生,使患者术后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生活质量,也可避免术后早期复发及提高根治率。对于术中清扫范围较大,怀疑术后可能发生淋巴瘘的患者,应适当推迟肠内营养,也可避免淋巴瘘的发生。近两年我们重视淋巴瘘的预防和后腹膜纤维蛋白封闭剂的应用,明显减少了淋巴瘘的发生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