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ID:27532283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1页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2页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3页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韩志蓉(广元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四川广元6280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基木表现、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免疫表型,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基木情况、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病变4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直径在2—11cm;6例进行全肾切除,1例直径2cm单纯肿块切除。巨检肿瘤呈现圆形,边界清晰,未见坏死和出血;镜检显示肿瘤细胞由大

2、量的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其有丰宮的嗜酸性颗粒。3例经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回声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均经CT检查,显示为肾实质内提示有圆形的组织肿块,强化明显。免疫组化显示AE1/AE3与EMA显示阳性,CK7与Vimentin显示为阴性。结论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中,应将临床病理学与影像学、免疫表型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防止发生误诊。【关键词】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病理学观察【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00-02肾嗜酸细胞腺

3、瘤是一种良性肾脏肿瘤,临床发生率比较低,一般发生于肾近曲小管部,因比较少见,临床在诊断中易发生误诊,常误诊为肾癌,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监测技术不断提高,且临床经验不断丰宮,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正确诊断率的提高。木文即对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参照,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53.6±2.4)岁;病史在2d—5个月

4、,平均(2.9±0.3)个月。1.2方法标本均经中性甲醛(4%)固定,石蜡常规包埋和切片,经HE染色,采用Envision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免疫组化使用PV-9000法,所用抗体AE1/AE3、EMA、CK7以及Vimentin均由北京中杉金桥公司提供。免疫组化染色检验结果诊断,肿瘤细胞阳性率在10%以上即诊断为阳性,阳性结果判断吋同吋参照阳性标本[1】。1.结果2.1患者基本情况7例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17例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2.2病理检查2.2.1巨检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肿

5、瘤直径均在2—11cm之间,肿瘤位于肾实质内,呈现圆形,边界清晰,切面多数呈现红褐色或褐色,中央常冇星状瘢痕,未见坏死以及出血现象,肿瘤中央呈现灰白色,肾门均未见肿大淋巴结。2.2.2镜检瘤组织多数呈现巣状、腺泡状或管状,位于纤维组织间质内,5例具有假性纤维包膜,4例呈现致密片或小管状排列,瘤细胞均呈圆形,边界模糊,胞浆丰富,核小而圆,核仁不清。1例纤维组织间质出现灶性出血,1例出现畸形核细胞,2例局部显示胞质稀少的瘤细胞。2.2.3影像学特点3例经B超检查,显示低冋声,冋声规则,边界清楚,2例可见血流丰富。7例患者均

6、具有CT资料,影像学主要显示为肾实质内提示奋圆形的组织肿块,强化明显,6例显示密度均匀,3例肿块突出明显,2例肿块中央显示阴影。2.2.4免疫组化AE1/AE3与EMA显示阳性,CK7与Vimentin显示为阴性。详见表2。表27例患者免疫组化结果2.讨论3.1肾嗜酸细胞腺瘤情况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比较少见,最早的报道见于1976年,之后作为一种独立性的良性肿瘤疾病逐渐得到临床的公认,并开始相关研究。据研究报道,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发病率在肾脏肿瘤总发病率中占3%一7%。病例报道中,男性多于女性。本组7例患者中,男性4例,占

7、57.1%;女性3例,占42.9,与临床报道符合。另外,患者年龄多数在60岁以上,本组7例患者中,60岁以上4例,占57.1%;50—60岁2例,占28.6%;50岁以下1例,占14.3%,与临床报道也符合。另外,肾嗜酸细胞腺瘤多数为单发,本组统计6例患者为单发,占85.7%,1例为复发,占14.3%。此外,发病部位分别位于左肾上极、左肾下极、右肾上极或右肾下极,但不同部位发生率不具明显差异性。3.2病理学诊断巨检或镜检肿瘤一般呈现圆形,但边界的清晰度存在一定差别,本组巨检显示,肿瘤边界比较清晰,而在镜检中,瘤体边界比

8、较模糊,在具体的临床诊断中,应结合影像学和免疫表型等其他结果综合分析。镜检和巨检而言,以镜检作为主要参照。瘤体细胞一般分布于纤维组织间质中,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部分呈现致密片或小管状排列,颜色一般较深,以红褐色或灰黄色等居多,少数显示瘤体畸形细胞,本组出现1例出现畸形核细胞,但未见分裂;另有2例局部显示胞质稀少的瘤细胞,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