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ID:27535354

大小:8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_第1页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_第2页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_第3页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在室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陈正莉(四川省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6118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5月95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LDH、CK、CK-MB、肌钙蛋白I活性进行检测,选取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相应指标。结果新生儿轻、重度窒息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LDH、CK、CK-MB、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测定可作为

2、窒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指标,能更早反映心肌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及指导治疗。【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屮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59-01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rn)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因窒息程度的不同,可不同程度引起脑、心、肺、肾脏、胃肠等多器官的功能损害[1],主要表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心肌损害[2],成为新生儿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收取我院95例窒息新生儿,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

3、activeprotein,hs-CRP)及心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気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IsoenzymeMB,CK-MB)、肌钙蛋白(TroponinI,Tn-I),以探讨超敏C反应蛋0及心肌酶水平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95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定义按按第7版《实用儿科学》[3]。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1min评

4、分0-3分为重度窒息,lmin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对照组为同期分娩的无窒息史、无神经系统症状等健康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组61例(男37例,女24例),重度窒息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健康对照组60例。轻度窒息组胎龄36-42周,出生体重2100-4400g,平均3150克。重度窒息组胎龄36-41.4周,出生体重2050-4200g,平均3170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胎龄37.0-41.0周,平均39.3周,出生体质量2500-4200g,平均3200g。三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均具冇可比性。1.2方法全部病例均

5、于窒息复苏入院后4小吋采股静脉血3ml,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标本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LDH、CK、CK-MB、C-Tn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全部操作过程均符合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心肌酶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s-CRP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打包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座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hs-CRP、LDH、

6、CK、CKMB、C-Tnl检测结果见表1。其中新生儿轻、重度窒总心肌酶及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o表1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对照组Hs-CRP、心肌酶谱比较(x±s)3讨论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各种因素,导致胎儿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心肌细胞以有氧代谢为主,故对缺氧非常敏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

7、,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三磷酸腺苷减少,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使心肌酶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4】。吋窒息缺氧可引起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紊乱,肺和体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室内压力升高,超过主动脉压力,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累及易受缺血影响的心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致心肌缺血及充血性心力衰竭[5】。AST、CK、LDH等酶存在于骨骼肌、脑组织、心肌以及肝脏中,因缺氧、酸中毒等造成多器官和组织受损,出现心肌酶的改变。CK-MB主要存在心肌细胞

8、中,具奋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特点,在心肌受损后2〜12h增高,持续48〜72h,可作为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并与心肌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本观察发现,轻度、重度窒息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