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

ID:27616330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_第1页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_第2页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_第3页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_第4页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学情志病的防治马湖蕊贾云(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昆明650021)【中图分类号】R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05-02现代临床证明,约有50%〜80%的疾病与精祌因素有关,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占74%〜76%;前苏联外科专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这都说明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情志致病自古以来已为世人所公认,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往往会程度不等地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促发心身疾病。因此,现代生活中情绪因素对人体健

2、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情志病概念情志病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情志因素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疾病,伍括精祌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祌经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情志,是“七情”与“五志”的合称。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情志反应,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但当人受到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造成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毖至”。说明人体情绪因素与疾病的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中医学认为七情情志活动和

3、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在五行学说中,乂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把悲和惊分别隶属于忧和恐),分属于五脏,并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2情志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主要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2.1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活动与五脏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情志活动的发生以五脏精气为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也必将影响与其相应的脏腑。2.1.1喜伤心。心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喜为心之志,就是说心理活动与情志中的“喜”有关。适度的“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人气和志达,心情舒畅,有益身心健康。但

4、若大喜过度则心气涣散,神不守舍,伤神耗血,不能主血,可引起心神不安、神志恍惚、夜卧不宁、心悸怔忡、神志狂乱等症。2.1.2怒伤肝。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怒为肝之志,适度的怒气外泄,有利于肝胆之气疏泄,使人体之气升降出入和畅有序,有益健康。若怒不泄,气机不畅,肝气郁滞,就会出现胸胁胀满、妇女经行不畅、少腹胀痛等症,若大动肝火,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症,暴怒动气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可引起吐血、咯血,甚则晕厥仆倒。2.1.3悲(忧)伤肺。悲忧在程度上虽有不同,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影响大体相同,故在五志中同属肺之志。悲伤和忧愁都是不情绪反应,但适

5、度吋也可以抒发人的感情,如大哭一场能缓解一定的精神痛苦,但悲忧太过,持续吋间太长,则会使人体之气不断损耗,肺主一身之气,故气耗则肺伤。遇事而忧,忧伤肺,其气聚。如大地震灾难失去亲人的打击,惨烈场面的视觉冲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们的忧郁烦躁,心境凄凉,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心烦难眠等症。2.1.4思伤脾。思,即思考、思虑,是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脾藏意”,而主思虑,正常的思考并不会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但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可使人体之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可见头0眩晕,脘腹胀闷,厌食,呃逆,不思饮食,其至绝谷而亡。2.1.5恐(惊)伤肾。惊恐是人们对事

6、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惊恐属肾,为肾之志。惊恐的刺激可使人体气机紊乱。人在惊恐状态下,上焦气机闭塞不畅,人体之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至遗尿。人们突受恐吓,惊吓,可见小便失禁、心神不定,惊惶失措,甚则昏厥或死亡。2.2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怒则气上”是指过于愤怒,可使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横逆上冲,其则血随气逆,易使自身性情冲动无度,牢骚频发,烦躁加剧,易引发心动过速,血液循环加快,往往易发生晕厥;所谓“喜则

7、气缓”,是指过度的喜笑,可使心气涣散,精神不能集中,极易使机体交感神经系统超度兴奋,出现幻视幻听,导致心悸失眠;所谓“悲则气消”,是指过度的悲哀,伤心凄凉情绪的反应。可使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系大失所望,悲痛欲绝,实质上是等于自身心理上慢性自杀的精神上的自我摧残;所谓“恐则气下”,是指过于恐怖,可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二便失禁,即恐惧心理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激反应;所谓“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则心中动荡不安,神无归藏,慌乱而不知所措,是一种劣势环境中的心理创伤。2.3影响病情转归七情不仅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而且异常的情志波动对许多疾病的变化转归有着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