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

ID:27618264

大小:18.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_第1页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_第2页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_第3页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_第4页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师:学习文言文

2、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

3、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  讨论“虽与之俱

4、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师

5、: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

6、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

7、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

8、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