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

ID:27647290

大小:353.50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2-03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_第1页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_第2页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_第3页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_第4页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尧老师信心铭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心铭》导读“信心”的三层含义:1、信什么?2、如何信?3、怎样信到位?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信解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观行《信心铭》之纲要1、立“圆解”——圆同太虚,无欠无余。2、起“圆信”——信心不二,不二信心。3、修“圆观”——虚明自照,不劳心力。4、证“圆果”——法界圆融,事事无碍。5、知禅病——略述十一种用功偏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至道无难的原因本自具足,一切现成,一念无心,当下即是。1、大道本自具足(因分别执着而被掩盖);2、道在作用(因驰求而被遗亡);3、道之妙用在第一念无心处现行(因分

2、别而当下错过);4、道在当下(道遍一切处,道遍一切时,道遍一切心态);5、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6、道在一念无心而照、照而无心处相应。临济禅师“道在目前”道流!约山僧见处,与释迦不别。今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一道神光未曾间歇。若能如是见得,只是一生无事人。……尔要与祖佛不别,但莫外求。尔一念心上清净光是尔屋里法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分别光是尔屋里报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差别光是尔屋里化身佛。此三种身是尔即今目前听法底人。只为不向外驰求,有此功用。城东老姥不欲见佛昔城东有一老姥,与佛同生,而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

3、于十指掌中亦总是佛。有僧问赵州和尚:“如何是道场?”赵州和尚回答道:“你从道场来,你从道场去。全体是道场,何处更不是?”范冲居士的悟道因缘左丞范冲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曾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守豫章。一天,范冲居士上庐山礼谒圆通道旻禅师。道旻禅师是洪州泐潭应乾禅师之法嗣,东林常总禅师之法孙。饮茶毕,范冲居士喟然长叹道:“某行将老矣!堕在金紫行(官场)中,去此事(悟道解脱)稍远。”道旻禅师于是呼内翰之名。范冲居士随声应喏。道旻禅师反问道:“何远之有?”范冲居士言下有省,遂礼拜道:“乞师再垂指诲。”道旻禅师道:“此去洪都有四程。”范冲居士正要拟

4、思,道旻禅师道:“见即便见,拟思即差。”范冲居士终于豁然有省。枢密吴居厚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归钟陵的时候,曾拜谒过庐山圆通道旻禅师。他告诉道旻禅师:“某往赴省试(又称会试,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过此(途经庐山圆通寺),过赵州关,因问前住讷老(指圆通居讷禅师):‘透关底事如何?’讷曰:‘且去做官。’今不觉五十余年。”道旻禅师便问:“曾明得透关底事么?”吴居士道:“八次经过,常存此念,然未甚洒脱在。”道旻禅师于是将一把扇子递给吴居士,说道:“请使扇。”吴居士接过后,便挥动着扇子。道旻禅师问道:“有甚不脱洒处?”吴居士一听,忽然有省,便道:

5、“便请末后句?”道旻禅师于是挥扇两下。吴居士道:“亲切!亲切!”道旻禅师道:“吉獠舌头三千里。”无分别的理解:1、知空幻(空观智);2、对假有之差别相了了分明;3、内心不执着,不憎爱,如如不动。譬喻:梦中不知是梦,因迷分别梦境,随境所转,产生爱恶取舍之情,即是造业。梦中若知是梦,虽对梦境了了分别,但不生怖畏逃避攀求之心,内心不动。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第一种禅病:好静厌动,于外境起顺逆之妄想分别。原因:不明白、不谛信“道无逆顺,道遍一切处,一切现成,本

6、自具足,无欠无余”之理,故于外境上妄想生分别、取舍。过患:修行的时间、地点、境缘不能充分利用。在日用中功夫不能成片。心中驰求不安,不得自在。对治:用“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之决定见信来对治。石头和尚开示尸利禅师“汝还曾失么”京兆府(今西安)尸利禅师,石头希迁禅师之法嗣,初参石头和尚,便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石头和尚道:“汝何从吾觅?”尸利禅师道:“不从师觅,如何即得?”石头和尚道:“汝还曾失么?”尸利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参见《五灯会元》卷五)开善道谦禅师……“我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宗元禅师叱责他:

7、“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克勤)、妙喜(宗杲)为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底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承当、应付)。”……“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参见《五灯会元》卷二十)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第二种禅病:于空有上起二边见,执空寂之境为究竟。原因:不明白大道超越了空有二边,误以为空寂之境便是道。过患:落在空寂当中,不得活用。死水不藏龙。黑山鬼窟。枯木禅。脱

8、离社会。对治:归于空有不二之正见,功夫上,针对偏于空寂之静坐,多在日用中磨练自己。梁山缘观禅师与园头和尚的对话问:家贼难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