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

ID:27656278

大小:1.4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5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_第1页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_第2页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_第3页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_第4页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宋中期以后政局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北宋中期以后的政局变迁第四章北宋中期以后的政局变迁外部压力:北部与西北边防的压力内部压力: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士卒兵变2、“三冗”恶性膨胀,朝廷财政危机北宋中期的内外矛盾积贫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积弱军力衰弱内外矛盾北宋禁军数量增长图示单位:万人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官有政绩,素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志向。范仲淹像庆历新政“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

2、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救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臣敢约前代帝王之道,求今朝祖宗之烈,采其可行者条奏,愿陛下顺天下之心,力行此事,庶几法制有立,纲纪再振,则宗社灵长,天下蒙福”。——《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十事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改革科举发展经济减轻剥削加强边防十事“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通过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达到克服统治危机,稳定统治秩序的目的。但与特权阶层的即得利益

3、格格不入,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罢废了。庆历新政的失败欧阳修《朋党论》“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长编》卷一四八庆历四年四月欧阳修《朋党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庆历四年 进士。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王安

4、石像熙丰变法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嘉祐四年《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变法的指导思想均输法下令为皇室、官府采购物资的淮南等六路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节省购价、运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青苗法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州县政府分两次贷钱或粮食给农户,目的是使农民在耕种和收获时节不会缺乏种子和粮食。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

5、工程。理财诸法理财诸法免役法又叫“募役法”,废除依照户等轮流充当职役的办法,改由政府出钱募人充役。原来服役的人家交免役钱,获得免役特权的人家交纳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使赋税负担与土地占有情况相符。市易法由政府收购市场上的滞销的货物,以打击商人垄断行市操纵物价的行为。理财诸法理财诸法整军诸法将兵法又称置将法,在淘汰老弱的基础上,于战略要地置将92,选派有经验的将领统率和训练,以提高禁军的战斗力。保甲法乡村中的主客户以十家为保,保丁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平时负责维持保内治安,战时与禁军相参为用,节省养兵经费。整军诸法整军诸法保

6、马法变国家牧马监养马为保甲民养马,由官府给马或给钱自买。军器监由军监器管理军器生产,设计军器制作法式,提高军器制作的质量。整军诸法整军诸法科举与学校诸法制定“贡举新制”,保留进士科,罢明经诸科,新增明法科。进士考试以经义、论、时务策为主。扩大太学规模,增加学额,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以新编成《三经新义》为太学中的基本教材。改革科举学校科举与学校诸法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危机,达到了富国强兵的预期目的。农田水利法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工程万余处。方田均税法压抑了兼并势力。变法的成效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入朝为相,废除新法变

7、法派被排挤元祐更化与北宋后期的党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进士,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追封温国公。主要著述有《资治通鉴》、《稽古录》、《温国文正公集》等。司马光像司马光的政治观和历史观司马光的政治观坚定维护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治理国家中贯彻礼的原则。在用人方面,主张“任官以才”,提出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先德后才,并把天下人按照德才程度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怀民以仁”。他恪守“祖宗之法”、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张的代表

8、人物之一。司马光的政治观具有十分鲜明的鉴戒历史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强调礼乐教化对于加强思想控制、稳定统治秩序的重要作用。大力宣扬天命思想和英雄史观。他的史学思想中还贯穿着考信求实的精神。对于历代倡导变革的代表人物主要持批评态度,而对守成人物则往往加以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