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

ID:27677597

大小:540.5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8-12-03

作物栽培学(小麦)_第1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_第2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_第3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_第4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学(小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物栽培学(小麦)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世界和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小麦的起源与分类,了解我国小麦的分区状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能使面粉加工制成各种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另外,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

2、等物质,是良好的饲料,麦秆还可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原料。籽粒含水量较低,易于贮藏和运输,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国内的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温度较高的南方生长,也能忍受北方零下20℃的严寒,无论山地、丘陵、平原的沙土和粘土均可种植。小麦可与多种作物实行间、套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化生产。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一)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TOP<<  小麦在世界上分布极广,南至45°S(

3、阿根廷),北至67°N(挪威、芬兰),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20°~60°N和20°~40°S之间,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栽培面积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90%,非洲由于干旱而小麦面积很少,赤道附近只能种在3657m以上的高度。  世界栽培小麦主要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面积比例约为3∶1。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1998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44×108hm2,总产58884×104t,单产2625kg/hm2。种植面积超过0.1×108hm2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

4、加拿大,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美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产(kg/hm2)较高的国家:法国7603.5,英国7558.5,荷兰7375.5和德国7204.5等。  (二)世界小麦增产的主要经验  世界各国发展小麦生产的途径不尽相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土地面积大,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量,但耕作粗放,单产较低。荷兰、英国等土地资源少,主要依靠高度机械化和科学管理,以提高单产弥补耕地的不足。世界各国提高产量的措施主要有:采用高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品种;增施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秸秆还田和种植养

5、地绿肥作物培肥地力;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等。>>TOP<<  三、我国小麦生产与科研概况  (一)建国以来小麦生产的发展  我国栽培小麦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河南陕县东关庙沟原始社会遗址的麦类印痕,距今约7000a;1955年在安徽亳县钓鱼台发掘的西周时期遗物中的炭化麦粒,说明在公元前8世纪或以前淮河流域已有小麦的种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来”、“牟”和“麦”字(“来”是小麦,“牟”是大麦,“麦”是小麦和大麦的总称);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经》一书里也多处提到“麦”、“来”、“牟”;明代《天工开物》里谈到小麦种植已遍及全国,并在粮

6、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书籍《汜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中记载到小麦有冬(宿麦)、春(旋麦)两种类型。《齐民要术》还记载着种麦要利用雪水处理种子或堆雪到地中湿润土壤的技术。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小麦生产无论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1949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167×107hm2,单产645kg/hm2,总产1376×104t;2000年分别为2.665×107hm2、3738.3kg/hm2和9963.6×104t,较1949年分别增长39.7%,479.6%,624.1%,这个速度为各个作物之首。栽培

7、技术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良种、间套复种、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科学管理、机械化操作等一系列规范化—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二)高产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途径>>TOP<<  高产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途径:一是选用分蘖力中等、秆壮抗倒、穗型较大的品种,中等播量,适期播种,以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达到高产;二是采取适当加大播种量,保证足够基本苗数,以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达到高产;三是选用分蘖力强、抗倒伏的品种,采取小播量适期早播、匀播,以分蘖成穗为主达到高产。  (三)我国小麦栽培科学研究发展  建国后我国小麦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大致可以按年代划分为5个

8、时期:1.以总结群众经验为主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逐步把分散的零散的群众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