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窑变釉研究

川滇窑变釉研究

ID:27699242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川滇窑变釉研究_第1页
川滇窑变釉研究_第2页
川滇窑变釉研究_第3页
川滇窑变釉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川滇窑变釉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川滇窖变釉研究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由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久之,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窖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至清时则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清代生产的窑变釉,

2、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己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地控制火候,基木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著名的如康熙朝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资料记载,窑变釉最早出现在隋代寿州窑,有意作为装饰手段则是唐代鲁山窑,宋有钧窑,淸有景德镇窑,就是没有川滇窑口。其实,窑变的根本原因是多种呈色元素和窑炉气氛,理论上讲,任何窖口都可能产生窑变釉。川滇是有色金属之乡,呈色元素多种多样,产生窑变釉的机率远大于中原各窑。事实上,川滇各窑大多有自己特色的窑变釉瓷器。一、邛崃窑邛崃窑是川滇烧造最早的窑口

3、,创烧于东晋,盛于唐,袞于南宋。从现有实物看,至迟在唐中期邛崃窑已有窑变釉(图1、2)。特别珍贵的是2007年获“天下赛宝会”铜奖的“天下第一红”唐代邛窑瓜棱水孟,是中国最早的铜红釉窑变。当然,邛崃窑窑变釉处于窑变釉发展的初期,是不白觉的偶然得之,因此,数量不多,也无规律可寻。二、西坝窑西坝窑在四川乐山市,创烧于唐,兴盛于两宋,衰于明。窑变釉是西坝窑的主耍品种,表明西坝窑己经g觉地将窑变视为一种陶瓷装饰艺术。西坝窑窑变瓷分两大类。一类是黑瓷蓝斑(图3),另一类是褐瓷黄斑(图4)。西坝窑的窖变瓷数量极

4、大,并且相当稳定,明显是人力刻意为之。西坝窑与钧窑的最大不同在于,钧窑窑变是由控制窑炉温度和气氛产生的,可控程度低,而两坝窑窑变由釉料和上釉方法产生,可控程度高。三、淸溪窑清溪窑在重庆,属大四川概念。清溪窑主要烧造年代为宋元时期,其窑变产品“类汝似钧”,工艺、釉色与川内各窑差别较大,是对北方窑口的模仿。清溪窑窑变也分两类,一类为天蓝色(图5),另一类为黑釉黄斑(图6),釉色奇幻无比,是窑变釉中的异类。四、广元窑广元窑在今四川广元磁窑铺,始烧于宋元时期。烧瓷品种较多,有黑釉、绿釉、黄釉等,以黑釉产量最

5、大。广元窑的黑釉呈色丰富,其黑色的变化是由于釉层厚薄的不同而形成的,一般可分为正黑、紺黑、棕黑三种。在黑釉瓷中,因独具匠心地施撒黄色彩斑而形成的玳瑁纹、虎皮纹以及油滴纹、兔毫纹等盘、碗、盏器物(图7),美学价值和观赏性可与吉州窑、建窑同类器物媲美。五、会理窑四川会理乃川西南小县,但窑火自宋至今,绵绵不绝。会理窑采用孔雀石作釉料,生产高温绿釉瓷。孔雀石含铜含钴,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窑变。会理窑窑变或黄中泛蓝,或绿中透红(图8、9),别冇韵味。六、华宁窑云南玉溪华宁窑以烧造青花瓷为主,但也烧造单色釉。由于

6、云南矿物品种丰富,釉料中自然包含多种呈色剂的可能性大,产生窑变的机率也高。华宁窑最奇的是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出现多种窑变釉色(图10),在青釉基础上亦红亦蓝,美幻绝伦。但华宁窑并不刻意追求窑变,故窑变釉瓷器只是自然产生的个别现象。七、禄丰窑在云南窑系中,禄丰窑是唯一刻意追求窑变效果的窑口。禄丰窑通过复杂的釉料配方和上釉方法生产白釉窑变、绿釉窑变、黄釉窑变等等(图11、12),但窑变效果似乎不如其他窑口。除以上窑口外,其余川滇窑口也有零星窑变釉出现。综上所述,川滇各窑大多生产窑变釉,从工艺上看,有自然窖变

7、和人为窖变,以自然窑变为主。从底釉看,有青釉窑变、黑釉窑变、G釉窑变,以黑釉窑变为多。从窑变颜色看,有红色、蓝色、黄色,以红色为贵。(责编:雨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