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

ID:27705620

大小:63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03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_第1页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_第2页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_第3页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_第4页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冠窦起源室早搏导管消融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冠窦起源室性早搏导管消融1例解放军第98医院冯金忠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8岁,胸闷、心慌1月余。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11532次。查体、辅助检查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疾病。心电图入院时心电图过去心电图介入过程右室流出道未发现理想靶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根部标测IIIIIIavRavLavFV1V2V3V4V5V6V1ALB12ALB34RVA靶点影像靶点图提前33ms,8V起搏不能夺获以50℃,20W能量试放电,约6秒室早消失,能量增加至55℃,25W继续

2、巩固放电144秒。与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及心室刺激,观察半小时未见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成功。重复冠脉造影未见狭窄。术后第二天及3个月DCG仅提示偶发房早讨论NCC解剖结构NCC无冠窦毗邻心房肌-经NCC消融房速屡有报道讨论NCC解剖结构NCC主动脉和二尖瓣之间的纤维连接位于无冠窦叶和左冠窦叶后部分之间,称为左纤维三角。左纤维三角讨论NCC解剖结构主动脉根部心肌延伸被认为是主动脉瓣上起源VAs的主要原因。无冠窦上、瓣窦内心肌延伸极少见左纤维三角一般也不存在心肌成份因此,NCC起源VAs极罕见讨论无冠窦起

3、源室早心电图特点:①符合主动脉窦起源VT、PVCs的特点②V1导联双相低幅,avL深QS形文献报道2例V1导联QRS呈低幅、挫裂移行在V2,avL呈深QS型Alasadyetal.JCardioElectro2009,20(11).讨论讨论无冠窦无心室肌,更接近心房,起搏标测常不能夺获心室,有时仅夺获心房。仅能使用激动标测无冠窦邻近希氏束,消融前一定观察腔内图是否有His电位,消融过程中注意观察PR间期、交界性心律出现,以防损伤希氏束。左室后组乳头肌起源室性 早搏导管消融1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

4、7岁,体检发现室性早搏2月余。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18000余次。体检及辅助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呈rS,类似左后分支起源,但左胸导联(V5、V6)S波较深、宽,QRS时限〉160ms操作经过经股动脉置入黄把温控导管至左室后间隔,激动标测、起搏标测未发现理想靶点。逆时针稍转动导管,激动标测法标得较早室早激动,较体表提前约26ms,起搏QRS与体表心电图大多基本相同,其余相似,透视可见消融导管头端滑动较大,无法固定,以55℃、30W能量放电6秒

5、钟室早消失,巩固消融至184秒。观察30分钟并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心室程序刺激未诱发室早。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激动标测提前体表26ms,起搏QRS大多与自发室早QRS基本相同,其余相似靶点影像消融头端滑动,无法固定右前斜左前斜讨论乳头肌起源VT、PVCs报道较多,大多见于左室后组乳头肌基底部。可能有蒲肯野氏纤维参与。心电图特点:与相应的间隔起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乳头肌起源VT、PVCs的QRS较宽,以QRS后部位增宽为主。讨论与间隔起源PVCs的鉴别:QRS的宽度;影像学差别讨论乳头肌起源VA导

6、管消融的难点:-乳头肌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始终处于较大运动中,所以导管固定困难。-多数起源于心肌深部,消融易不彻底,易复发-最好经胸或心腔内超声作为辅助监控。讨论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