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ID:27710619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1页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2页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3页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4页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解决问题教学是发展学生科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耍方面,也决定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加强解决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利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和锻炼思维的发散性。例如,李军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1020米,李军3分钟走255米,照这样计算,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启发学牛

2、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探解。解法1:求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就是求余下的路程所需的时间。“从3分钟行255米”,可求出李军速度为2554-3,而余下的路程是(1020-255),然后根据“路程三速度=时间”得岀:(1020-255)4-(2554-3)=9(分钟)。解法2:求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也可先求李军走完全程的吋间,然后减去已行路程的吋间,即得到余下路程的吋间10204-(2554-3)-3=9(分钟)。解法3:用倍比法解,将已行的路程255米看作“1”倍数,全程1020米是已行的255米的4倍,行255米用3分钟,那么行完全程1020米就得用12分钟,然后减去已行的时间,即得

3、岀:3X(10204-255)一3=9(分钟)。通过上述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促进思维发散性的发展。此外,一题多变、一空多填等训练,同样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二、通过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防止学生片面地模仿例题,死扣“关键性词语”,死套类型,逐步达到独立地分析问题,并能根据数量关系的分析去解决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我加强了对比教学,女口:在教学“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3/8,正好是42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教这类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先

4、把它改编成“甲乙两地相距112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3/8,已经行了多少千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作为准备题,导入新知识的教学。先让学牛找出这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是把全程看作单位“1”,并且都行了全程的3/8;不同点是:准备题屮已经告诉我们全程是112千米,但行了全程的3/8是多少没有告诉我们,是要求的,列式为112X3/8=42(千米),而例题中告诉我们行了全程的3/8是42千米,全程是多少千米没有告诉我们,是要求的,设全程为X千米,则XX3/8=42O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同一个数量关系的两个方面,设未知数以后,就可以把

5、两种应用题统一起来,逆思考就转化为顺思考。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事物的木质与特点,掌握事物的规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教什么类型就布置什么习题,对于有联系的易混淆的或者互逆的应用题,就混在一起布置给学生,使他们通过比较和对照,认识异同,辨别其特征,掌握其解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木书80页,小红第-•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

6、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第-天看的是第二天的1。4、从以上「个条件可知:(1)两天共看45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3,……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它以前活跃,化难为易的本领也逐步具备了。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暈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血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

7、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四、解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探求解题途径时,由于思维过程不同,一般是用分析法,即从应用题提出的问题出发,找出解题所需的的条件,还有一种是用综合法,即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推出所要求的问题。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还可以利用其它的一些方法,显示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途径。例1、甲、乙两个工程队,因工作需要,要把两队人数调整,甲队用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