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ID:27714542

大小:69.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邢宝星山东财政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摘要: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这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经历过的问题。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都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时期,以各自策略有效地化解了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日木经验做法比较典型。木文对日木应对产能过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产能过剩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C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3一、日木应对产能过剩的历史经验二战以来,日木在经济恢复性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产能过剩周期和危机,主要分

2、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日木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从1946年的10%左右迅速提高到1960年的38.8%。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启动内需来化解产能过剩危机。适时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消化过剩产能,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入了“最低工资制”,扩展了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等,启动内需成为消化产能的重要渠道;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大规模海外投资,将国内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借势日元升

3、值,日木国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泡沫经济破裂后,提出了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知识密集产业。(-)第一阶段: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面对战后国内需求疲软的现状,日本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重点是煤炭、钢铁、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在此期间,推行了以增进本国重化工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对外征收结构性关税,严格限制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及机械等产品的进口;对内则釆取鼓励出口的优惠融资制度,实施出口振兴税收制度和出口保险制

4、度,积极协助日本重化工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日本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高度依赖世界能源和原材料,对国际市场冲击较大,很快形成了大量贸易摩擦和争端,产能过剩问题暴露。(二)第二阶段: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启动内需来化解产能过剩危机1・适时调整产业政策。50年代后期,日本将产业政策对象从基础产业逐步转向了新兴和成长型产业,从原材料工业转向了加工工业,其重点扶植的产业包括合成纤维、石油化学、机械、电子业等。具体做法是:通过日本开发银行等提供特别贷款给予长期资金支持;在重点产业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对重点产业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免税支持;促进生产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建立等

5、。2.把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作为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1963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产业结构的长期展望》。一是旨在建立新产业体制和进行以规模经济为目标的产业改组,建立产业组织新秩序。二是调整设备投资政策。为防止生产能力过剩,政府对钢铁、合成纤维、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纸浆等产业的设备投资进行了干预,规定了起点、规模等设备投资政策。三是继续推行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产业和核能发电业)专门釆取措施予以扶持。3•提高低收入者收入。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

6、挥了重要作用。倍增计划确定按地区和产业不同,将日本全体劳动人口分为若干集团,每个集团统一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同吋,日本池田内阁1961年制定《农业基本法》,增加农业劳动人口收入,使其生活水平与从事其他产业劳动者处于同一水平。此外,日本政府还设计实行了“逆向剪刀差”机制。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日本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步缩小。这项政策引发了日本国内的一场消费革命,过去以出口为主的日本制造企业也开始为国内市场进行生产。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倍增计划出台后,日本政府着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1961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国民年金法》,实现了全民保险。1

7、963年7月,日本颁布《老人福利法》,推行养老社会化,保障老年人经济和医疗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并对老年人应享受的服务内容以及各级政府、社会和企业等扮演的角色作了明确规定。(三)第三阶段: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将国内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积极向海外扩张,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等制造产业转移到海外,限制原材料工业发展,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强进口能力。自1985年下半年开始,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日本政府于1986年5月发表了“面向21世纪产业社会长期设想”,提出以对

8、外实现“国际水平分工”和对内实现“知识融合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发展方向。具体措施一是刺激国内需求,推进“内需扩大主导型”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