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

ID:27728384

大小:6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_第1页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_第2页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_第3页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的探讨陈婷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10000)【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正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以来接受至少12个月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124例,通过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病例资料,来研究牙根吸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等基木身体特征在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上无显著差别,拔牙与否对牙根的吸收也无明显影响。结论:正畸治疗这个长期过程中,牙根吸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木研究的性别、年龄、

2、拔牙等因素,因此牙根吸收的不良临床病症无法准确预测。【关键词】正畸治疗;牙根吸收;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83-02牙根吸收的不良反应症状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相关数据表明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0%〜90%,严重影响正畸治疗患者的牙根吸收恢复。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解剖、治疗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牙骨质的吸收过度,造成牙齿错合畸形,从而影响到牙根的正常吸收功能。因为牙根吸收这种正畸并发症在各医院十分普遍,却乂无明确的影响

3、因素及机理结论,故对口腔正畸的临床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院选取2013年3月以来接受至少12个月固定正畸治疗的1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病历资料以期得到相关结论,具体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入选标准:(1)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2)影像学检查结果清晰,前后可对比;(3)牙列在治疗前保持完整。1.1.2排除标准:(1)唇腭裂患者;(2)颅面异常者;(3)牙周病及阻生牙病例O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口腔科,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正固定时间至少为12个月。其中男性71例,女

4、性53例;小于16岁的牙根发育不完全患者85例,平均年龄12.4±2.2岁;大于16岁的牙根发育完全者39例,平均年龄22.7±7.9岁;拔牙与未拔牙患者分别为47例和77例。1.2方法根长测定采用曲面断层片法,每位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均需测定牙根长度与牙冠长度。牙根长度是指根尖到釉牙骨质界中点的距离,牙冠长度则是釉牙骨质界中点到牙尖的距离。牙冠长度的改变可以确定两次影像照片的放人倍数,继而算出牙根的具体吸收长度。影像学检查采用锥形束CT(CBCT)技术,CBCT因具备投照

5、放大率稳定及图像获取角度广的突出优势,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正畸性牙根吸收的诊断,并因其突破2D图像无法消除相邻组织干扰的技术特点而作为牙根吸收的黄金诊断标准。1.3牙根吸收评定标准参照Lewander及Malmgren标准,具体分级如下。0级:顶尖无明显侵蚀,表示牙根完全未吸收;1级:牙根不规则,还存有多个顶尖,属轻度牙根吸收;2级:牙根吸收长度低于根长的1/5,属轻度牙根吸收;3级:牙根吸收较为明崑吸收长度为根长的1/5〜1/3,属重度牙根吸收;4级:牙根吸收长度超过根长的1/3,属重度牙根吸收。1.

6、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性别、年龄、拔牙等统计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t参数检验统计结果,显著性差异水平设定为P<0.05o2•结果正畸治疗后牙根的吸收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发现性别差异及拔牙与否在牙根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的吸收量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别;牙根是否发育完全(即患者年龄是否大于16岁)也没有表现出对牙根吸收量的明显差异,但是发现正畸治疗对未成年人的牙根后续发育有明显影响,牙根经矫正治疗后不能长到正常长度。3•讨论随着人们对形体完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口腔正畸这种小型矫正治疗手术越来越

7、为爱美人群接受,但随之而来的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根吸收不良反应无法避免,这引发了五官科主攻正畸矫治方向医学人员的广泛关注。牙根吸收的作用机理及病理机制尚无定论,部分研究者认为根吸收与破骨细胞的活动作用密切相关,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活性控制活动,由吸收和牙骨质修复协同完成。正畸治疗对于牙根吸收的诊断方法并不多见,各医院主要采用数字化根尖片和CBCT(锥形束CT)两种方法。前者具备辐射量低和易存取的优点,但精确度与普通根尖片无异;后者具备投照放大率稳定及图像获取角度广的突出优势,能排除相邻组织的干扰而清晰分辨

8、图像,是当前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黄金诊断标准。而早期的正畸性牙根吸收情况都是通过对龈沟液成份的检测来获得,通常包括下述三项指标监测,即牙本质DSP(涎蛋白)和DPP(磷蛋白)、MMPs(金属基质蛋白酶)和ALP(碱性磷酸酶)。牙根吸收在正畸治疗后岀现不良反应,通常需要进行组织修复,使牙骨质及牙周膜在正常牙周组织附近重新生成以修复之前破坏的组织。目前牙根吸收修复的技术还处于动物临床试验阶段,如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药物治疗及He-Ne激光等,人体临床试验的开展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